台灣電商平台排名

台灣電商平台比較整理-平台排名與費用比較

電商知識儲備

本電商文目錄

台灣電商平台目前主要有哪些巨頭?

台灣電商平台排名

台灣電商平台排名


20180927更新

20181120更新末段內容

由於工作性質,我在電商第一線接觸廠商。通路平台目前連「蝦皮」都傳出訂單疲軟。因此我們可以確定,目前台灣地區的電商通路平台之王就是momo這一家。也就是說,如果你不知道剛開始要上什麼通路去賣,就去上momo就對了勝率比較大。momo的購物中心可能初期也上不去,可以考慮從「momo摩天商城」開始。

台灣地區其實說起來也不過2300萬人口。對比郭台銘乾爹說的:「內需國家人口需至6,000萬人。」還差了好大一節。也難怪台灣總是被投資人嫌棄市場小。但是市場小,電商競爭的激烈程度卻不小。因為台灣叢薾小島,含金量卻非常高。以下就來盤點台灣地區的電商流量/消費者大概都聚集在哪些通路平台上頭:

在開始之前,要介紹清楚三個角色:

  1. 電商通路平台商
  2. 電商廠商
  3. 電商消費者

以下文章會一直用到這幾個名詞,怕你搞不清楚,所以先作一下人物說明:

台灣電商角色介紹:

台灣電商角色-通路平台商

就是作莊家的人。比方說PC Homemomo等等。通常由通路平台商做莊家,開了一個大型購物網站,邀請廠商來上架。同時大砸廣告,燒錢廣告行銷吸引消費者來這裡購物。獲利方式通常是「成交抽成」「站內廣告費用」「活動贊助金」「上架費/開通費/開辦費」「系統年費」等等。我個人認為,這根本是資本戰場。現在的通路平台商每一個資金都雄厚到一個不行。平台電商完全不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創業者可以挑戰的題目,原因待會說明。

平台商要解決的,就是平台類型商業模式中最困難的題目,俗稱「雞蛋問題」。

雞蛋問題:

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這個生物學的千古謎題且近乎哲學的題目對應到現代電商世界,就是

  • 先「拉廠商來上架」吸引消費者來購物?
  • 先「拉消費者」吸引廠商來上架?

這一題其實非常地困難。電商平台的生意是抽取雙邊交易的一定比例。但是電商雞蛋問題複雜在於:「若通路平台商單純討好消費者,將消費者聚集過來,廠商才會來。」這一點乍看之下很有道理,但是你的購物網站沒有千千萬萬種商品,消費者來了也會嫌找不到東西,就去別人家逛了。

反之,單純吸引廠商來上架,可是沒有聚集消費者,那麼廠商來這裡上架,花錢也花時間,還賺不到錢,自然越來越少廠商願意加入。那麼消費者更找不到東西了,連消費者都不來。這就是電商通路平台的雞蛋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提出什麼樣的解法呢?

目前主流作法,居然是暴力又直接的「補貼」。就是砸錢通路平台商作莊家,直接花錢補貼廠商的運費,吸引廠商加入。直接花錢補貼消費者的折價券,讓消費者買便宜。這是一個非常非常燒錢的舉動。也難怪現在的通路平台商,背後都是上市公司,以銀彈來解決雞蛋問題。很不優雅我知道,可是就是有效。

台灣電商角色-廠商

就是你。

我們要透過電商賺錢,就是要有商品,並且將商品銷售出去。所以廠商就是銷售商品的這一方。那麼自然「水往低處流」只要打聽到哪個通路平台比較好賺錢,廠商就會到哪裡去。並且,賺錢的地方不只一處,廠商往往同時會上一大堆通路平台,比方說momo也上、PC Home也上、蝦皮當然要上(目前流量最漂亮)也就是電商廠商一般都會同時佈局與經營很多通路。

哪裡有錢賺,我就到哪裡去!

這就是電商廠商的上架策略。廠商面臨的考驗是,小小的台灣,通路平台越開愈多,彼此都在稀釋流量。並且現在通路平台上,價格競爭非常嚴重(俗稱「鬥價錢」)變成即使商品賣出,也很難賺到錢。這種情況你有經營過電商就知道,鬥價錢真的是惡性的競爭。並且每一個通路平台都差不多,都在鬥價錢。所以上通路並不是保證賺錢的策略。上好通路之後,還需要仔細操盤顧好毛利才行。

台灣電商角色-消費者

也是你。

我們上班時是廠商,下班後搖身一變成為電商消費者。在網路商買東西。消費者是不管通路平台商還是廠商,都競相爭取的對象。因為消費者會付錢,廠商或通路平台就有機會賺到錢。只是消費者也很刁,很擅長比價。一旦發現哪裡便宜,就到哪裡去購買。廠商的毛利?關我屁事!廠商賣這個價格會賠錢?關我屁事!我是消費者耶!我最大!

現在的消費者也很難討好。既要「最便宜」又要「快速到貨」。既要「超商取貨」又「常常不拿」造成廠商的損失。只是我們在電商產業工作,最大的任務,還是透過銷售商品給消費者,賺取價差過生活。因此只要你在大型通路上經營電商,就是必須服務挑剔、追求低價的消費者市場。

以上,大概就是這三種人群。接下來就要正式進入台灣電商通路平台排名了:

台灣知名電商通路平台:

台灣電商知名通路平台

台灣電商知名通路平台

當然還有許多遺漏的通路電商平台,不在上述名單上頭。不過總體來說,上面那幾家,就已經瓜分掉台灣消費者至少八成以上的流量了。他們就是台灣電商平台的巨頭。然後剛剛你也有看見,我使用了「陣營」這個詞來描述,大型通路電商會切開不同市場客層經營不同的通路平台。以下要來介紹一下,通路平台中的市場分級大概是怎麼樣: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B2C

這是屬於目前最高等級的作法。通路平台業者,會投資建立倉儲。真的喔,好幾千坪的倉庫好幾億的投資就給它蓋下去。然後對廠商邀請入倉來上架銷售。這是對於上架廠商來說,經營成本最高,抽成最重,但卻也是流量最好的方式。因為平台商有著高額的抽成,就願意去幫廠商花大錢引流量。然後平台商通常對消費者的廣告就是「快速到貨」。所以換句話說,身為消費者,只要看到主打「24小時到貨」的,通常都是一個通路平台商的旗艦館。就是廠商要入倉的。旗艦館一定有著最大的品牌以及最豐富的促銷活動。像是momo購物、PC Home 24小時就是這種類型。

常見的有:

廠商加入這種要入倉的B2C通路平台,基本上是最能帶動銷售量的作法。因為平台商要抽成,因此會大力幫你推廣。甚至幫你下廣告也OK。但是論毛利,可能就不是最漂亮的選擇。比方說momo購物中心。我不只一次聽到我的客戶跟我說「momo的折扣太兇了啦!」「momo折價券太可怕了啦!」「momo做生意,訂單超多是沒錯,可是幾乎不賺錢啊!」所以,如果收到通路平台商B2C的入倉邀請,記得要計算一下自己家毛利,看看撐不撐得住。因為商品真的會被打到很低的折扣。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B2B2C

這邊通常是像商店街一樣,廠商可以自行開設商鋪,不用入倉。當然,到貨時間的保證就是廠商自己跟消費者去作保證。客人下訂單,廠商就要自己去整理訂單,準備出貨。以台灣地區來說,知名的有以下幾家:

這幾個商城,通常都是收一筆費用,廠商就可以自行透過他們家的後台去上架商品,組織自己的行銷活動開始銷售了。當然,電商通路平台商對於這一塊的補貼或是投入,就沒有這麼大的力道。通常這個B2B2C商店街模式都是抽取5%的營業額。大部分的毛利還是保留在廠商自己身上。就看廠商怎麼善用平台商所引來的流量,想辦法變現。國內來說,momo摩天商城、PC Home商店街、yahoo超級商城就是這種形式。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C2C

俗稱拍賣。拍賣的原意是讓個人可以銷售二手商品。所以也不存在開發票問題。只是問題就在於,因為有流量吸引,所以廠商也通常不會放過這一塊流量池。二手商品市集,大家的商品圖都很專業。完全不像是個人拍照上傳銷售的樣子,這像話嗎!

拍賣模式大概是最早的台灣電商經營方式。以前還沒有電商這個名詞的時候,大家都說「做網拍」就是這個。到拍賣網站上上架商品,頂多買買站內廣告。就可以開始自己的網拍生意。目前台灣地區比較知名的拍賣平台如下:

特別講一下旋轉拍賣,台灣沒什麼人在用,我客戶很多也沒有佈局。拍賣平台是所有電商通路平台上架經營模式中,抽%最低的方式。大約都是1.49%~3%左右。所以,通路平台商通常也不會放很大心力在這邊。引流量的工作還是主要依靠廠商自己來從外部引流量。比方說自己下廣告之類的。

拍賣網站其實不錯的。很適合電商創業練功。雖然網站佈局根本沒有地方可以調整(自建官網就可以)拍賣網站每一家廠商點開來除了商品不一樣,都長得差不多。但是拍賣網站的上架銷售,在我們電商操盤人士來看,我們有這個心得:

拍賣網站不會失敗了。有就賺錢,沒有就賠時間。不會失敗得粉身碎骨還債十年。

畢竟只要不亂壓貨;甚至剛開始做的是「空手道」的生意都可以。因此非常適合想要創業做電商的人去練功。真心不騙。如果你想創業做電商,那麼你應該先去蝦皮拍賣。在蝦皮賺到錢再說。因為蝦皮現在流量最好,你在蝦皮靠著紮實的電商基本功賺到錢應該不是難事。我自己也開一個小商鋪,放生也有訂單。

台灣電商平台各類分析總結:

我個人認為,一家公司應該要視情況、視階段來選擇通路平台商加入。假設是一家知名品牌商,那麼不用你主動聯繫,整天都會接到最頂級的購物中心邀約簽約電話。%數都好談。上架也有專人協助,並且還會指派一組團隊扛你們家的業績。再加上通路平台商願意無償給予流量紅利。真的是很舒服。躺著做生意。

但是如果今天是一間小公司,小品牌當然就沒有這種待遇。我認為小公司小品牌也不需要一開始就把自己推向頂級的戰場,被打得哭爹喊娘。完全可以從「拍賣網站」上來練習電商的經驗值。把商品拍攝好看,商品主圖、商品銷售頁面做到位,出貨流程環節都做好。累積電商的經驗值,日後成長到一定規模,再嘗試加入B2B2C平台。再成長上去,自然會收到B2C購物中心的邀請電話。一步一步來,沒什麼可惜的。

反觀一些公司,對於電商不熟悉,商品主圖、銷售頁面都還沒有做好,就聽信業務的話,先買了平台三年。結果半年過去了,再嫌人家沒有單。其實不是這樣,在我看來,雖然在購物中心、商店街等等地方,人家都把系統、流量照顧得好好的,但是更加考驗的就是電商經營的基本功了。商品主圖吸不吸引點擊、活動banner引不引起興趣、商品組合有沒有讓消費者心動加入購物車等等。都是電商經營的基本功。這些基本功外面也沒有人願意教,開玩笑,我已經算是稀有動物了,花時間寫這麼長的文章給你看。反正我在系統商上班,不是品牌商上班。並且有操盤的經驗。等到我去品牌商上班,我才不會寫這些操盤心得出來,就像我前輩們每個都操盤操到賺飽飽,誰願意出來教人家怎麼做電商?吃飽太閒

一步一步來。
拍賣練習電商基本功、商店街商城練習商品銷售組合提高毛利、購物中心大展身手大殺四方。

只是現在的情況有些不同了。現在品牌商都會一邊作自家官方購物網站,培養自己的會員。而不是all in 在通路平台上。因為大家都吃過虧。通路平台也不是一直都這麼強勢。比方說以前y拍最強,大家都在y拍上架,之後冒出露天分庭抗禮。之後又進入B2B3C時代PC Home商店街momo摩天商城。然後購物中心跑出來。經營通路平台怎麼說,就是必須一直追新的平台。一直更換基地。每一次更換基地都傷筋動骨的。就像現在,蝦皮聲勢最浩大,你能確定說蝦皮會再紅50年嗎?當然是不可能,所以即使經營蝦皮,也都做好隨時搬家的打算。非常地麻煩。(幾千支商品搬家我作過好幾次,好痛苦啊)所以才會長期陣營選用我們家Cyberbiz經營自己的長期會員與自營運通路。

通路平台上,會員不是自己的。
現在品牌電商傾向經營自家購物官網經營會員與再行銷

總之,台灣電商通路平台的業態大概就是這樣。以下就來說說看,市場中對於個個通路平台的評價怎麼樣。有一個現象必須要注意,就是不同的通路平台,服務著不同的消費者,因此會造成,某些通路平台的特定商品線特別強。所以你要上架之前,就打聽一下,直接去該商品表現強的通路上架就好了。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廠商商品線強項評價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商品線強項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商品線強項

主要探討幾個陣營就好。其他的想知道請參加我的「電商沙龍」在當中會詳細地說明你指定的每一個通路平台電商各自強的商品線是什麼。減少走彎路。

PC Home陣營商品線強項-3C、男性

不用說了,就是「3C」與「男性」這兩種。我說的是強項。並不代表PC Home其他商品線就不行。一般來說,只要是3C的品牌電商,就是到PC Home上架就對了。這與PC Home經營的客群有關。大概男性都在這裡了。男性是這樣,買東西跟逛街一樣,不想浪費時間。也不太玩折價券等等。只要ok就加入購物車,卡刷下去。等到貨。

舉凡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NAS等等,幾乎都是工程師才在買的。並且他們大概只信任PC Home這個通路。買都成習慣了,要什麼就去PC Home看。男性客群在PC Home幾乎已經是一個無可動搖的現象。其他通路平台業者要想從PC Home奪走男性客群,並不容易。目前我只看到可能瘋狂賣客淘寶京東486比較接近。

momo陣營商品線強項-女性、保養品、彩妝品

momo原本是電視購物頻道。隨後才經營電商的。因此還是以服務電視購物觀眾為初期引流量策略。那麼目前聚集在momo這個通路;並且根本不認其它通路的就是女性消費者了。女性消費者有著天生「價格敏感」的標籤。商品便宜才要去買。平時就關注折價券、促銷活動等等。像是電商的購物節日,男生根本無感。女性則是等很久了,在購物節時才拿出來刷卡。

對於女性消費者來說,momo等於網路購物。要她去其它通路下單?除非商品價格極端的便宜,否則真的很困難。所以如果你的商品是女性相關,鎖定的客群是女性,那麼直接去momo上架就對了。至少客群是相當符合的。女性消費者大概都在momo電商裡頭了。你要大學女生、上班族OL、歐巴桑通通都有。並且她們超喜歡momo

樂天商品線強項-食品、生活用品

樂天一直以來都是位居台灣電商老四老五的角色。並且樂天看起來並沒有意圖加入電商補貼大戰。就穩穩地經營自己的客人。這大概與企業文化有關。樂天一直以來都很穩健。沒有特別弱也沒有特別強。客群經營很鮮明。客戶的忠誠度很高。一旦習慣在樂天購物,之後都會一直在樂天購物。

樂天市場的招牌幾乎是折價卷發得超多這一點了。客人來買你們家樂天店鋪、隨便都使用一堆折價卷來扣抵。扣抵完之後,商家通常是賠錢的。月底再拿著客人的折價卷去向樂天申請請款。一來一往這樣把錢賺回來。

樂天上的食品線經營得非常穩固。只要你是食品電商,有了自己家購物官網,那麼通路上架去樂天就對了。愛買吃的的客人都在樂天上面。

品設計Pinkoi商品線強項-文創商品、設計商品

品設計是台灣本土電商團隊。品設計看這個名字就知道服務的是文青客群。文創、設計商品的客人在上面。這群文青很特別;對於價格的敏感程度好像不高。幾張明信片賣300多她們也願意買。比起商品,我想她們更多是因為「情懷」而來購買。

如果你是設計商品、文創小物,那麼基本上去品設計上架就對了。會買的文青客群都在上面了。這群文青對於價格的敏感程度真的還好。你可以發現品設計上頭的商品,當然第一個「逼格」很高;同時價格也不便宜的。當然抽成也是高的。你的商品毛利要撐得住。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強項商品線總結:

台灣電商通路很多,並且策略上各家經營的客群並不相同。身為廠商,要去通路平台上架,就是先挑選與自己客群屬性相符的通路平台商。勝算將會高很多。

對於通路平台商最無辜的指控大概就是「拿蛋糕去PC Home上架,再嫌PC Home賣不動。」這種事情了。你拿著開辦費去要求上架,平台商業務當然不會攔著你,只是平台商也不會跟你說「我看你這下難辦了哦⋯」因此,身為電商廠商,還是自己做功課比較好。你要去PC Home賣蛋糕?要不要進一點飛機杯?反正男性都在上面。

還是要強調,做台灣電商,去通路平台商上架固然是一個不錯的業績來源,但充其量也只是策略的一環。我待的公司Cyberbiz 是「品牌官網系統商」,就是幫品牌做「官方購物網站」的。我們的客戶多的是通路電商平台業績下滑得很嚴重,才來找我們打造品牌官網。因為長期來說,還是要有自己的「品牌會員基地」,而不是一生都在通路平台上載浮載沉。一個老闆不會永遠都在別人的平台上討生活的。

台灣消費者為什麼喜歡到電商平台消費?

台灣消費者喜歡上通路平台消費

台灣消費者喜歡上通路平台消費

相信你也曾經在通路平台上買過商品。那麼你講得出為何你要到通路平台上購物嗎?以下整理幾點,是我對台灣消費者的分析。分析素材來源自「經驗」「業界八卦」「新聞報導」。

消費者喜愛通路平台購物的理由01-:商品種類齊全

這不用說了吧,各家通路平台商都是盡量擴增「商品數量」作為一家通路平台的KPI。像是PC Home就宣稱超過15,000種商品都可以24小時到貨(表示這些商品都有入到他們的倉儲去)商品數量是一家通路平台電商強勢與否的指標。像外來種蝦皮24小時目前就常常被鄉民酸只有少量幾項商品可以24小時而已,不像PC Homemomo這樣方便。

消費者會想要一站購足,原因是收包裹的次數。你一定不能忍受,買一張訂單,結果來了5個宅配,要你跑5次拿東西。因此,消費者本來就傾向網商品種類齊全的通路上去消費。像我自己,我就覺得PC Home不錯的。我這宅男需要的通通都是24小時。因此我就被PC Home「黏著」住了。畢竟到貨很快。通路電商蓋自己的倉儲也是這個道理。提供消費者的購物方便與良好的購物體驗。

商品種類齊全,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是「想要的商品買得到。」這件事情。這件事情一點都不簡單。電商商品萬萬千,要形成一個成熟的電商通路平台通路,表示有成千上萬的廠商加入擴充商品類型。那麼另一方面就表示這個通路平台,幾乎攻克了「雞蛋問題」。就像你想要買一本送生日禮物用的文創手冊,你會去「旋轉拍賣」上面買嗎?你要買嬰兒尿布,你馬上想到哪一個通路?你的選項中,有「新蛋」這個通路嗎?對不對,這些都是敗下陣來的通路平台。敗下陣的原因有很多,最普遍的原因就是沒錢。通路平台也是巨大投資的生意,背後都是財團。

消費者喜愛通路平台購物的理由02-:商品價格便宜

「消費者就是喜愛低價。」近期中國的拼多多這貨赴美上市也是這個道理。要超級便宜的。因此通路商無不「下殺!」「出清!」「破盤價!」就是要討好消費者在這裡下單。當然,價格便宜到畸型,背後犧牲的就是廠商的毛利。消費者是不會管這麼多的,她只要最便宜,而通路平台正好可以滿足她,她就去下單,如此簡單。

商品要便宜是天底下消費者自帶的屬性。而便宜的商品在大型通路平台最有可能找到。反而不是品牌商的品牌電商官網。原因在於,通路平台商願意補貼。通路電商補貼很兇狠的這個補貼補起來賠錢都沒關係。反正通路平台商有這麼多商品線,他的食品線補貼消費者折價券到賠錢又有什麼關係?美妝商品線賺得回來就好。重點是把客人帶進自己家門,洗成momo會員,日後一直再行銷會員。這就是通路平台商的補貼策略目的。補貼都深不見底的。

也由於通路商會作補貼,所以就形成了一個局面:單看商品價格可能不是最便宜的,但是加上折價券、促銷活動等等,算起來真是超級便宜的。所以聚攏了一大批消費者在這裡。就像現在女性消費者要買商品,就會先打開momo逛一逛再說這樣。通路平台電商長期以來給消費者「便宜」的印象將非常重要。就像全聯一樣。這也形成了通路平台電商經營上的一個特色,如果你是廠商,就要有心理準備,只要上了通路平台,就是無盡的鬥價錢。先問問自己的毛利夠不夠多,否則動不動,在通路電商上頭賣得愈多賠得愈多。

消費者喜愛通路平台購物的理由03:到貨時間快速

通路平台電商專業人士無不想發設法將消費者「黏著」在自己家的網站上頭。近年來的解法是「物流」。消費者就是討厭「運費」跟「等待貨物送達」的時間。連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也是概了一個超級大型的倉庫。統一處理物流問題。

到貨時間可預期+快速=通路平台強大的優勢

在台灣,通路平台業者中率先這樣幹的是PC Home 網路家庭這一間公司。對沒錯,就是台灣招牌苦瓜臉詹宏志。詹宏志在新北市五股自建了PC Home電商物流中心。然後對外大打廣告「24小時到貨」正面對決消費者最討厭的貨物送達時間飄忽不定以及等待漫長這一個物流題目。市場給予的回饋是:momo也自建物流倉、蝦皮也自建物流倉、博客來也自建物流倉、yahoo奇摩購物中心也自建物流倉。通路平台電商無不自建物流。提高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市場消費者就是很討厭必須要等好幾天才會送達。因此大型通路平台的里程碑之一都是自建物流倉儲。一方面對廠商招商入倉、另一方面對消費者主打24小時到貨甚至台北市6小時到貨。市場是買單的。大型通路平台現在,不建物流倉都不算個咖了。

消費者喜愛通路平台購物的理由04:折價券多、促銷活動多

通路商的行銷方式非常多元。通常會引領廠商一起做活動。最常見的就是「節日」的行銷促銷。比方說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07/31號,我的客戶們不論是自家官網或是通路平台的商店,都在緊鑼密鼓地張羅「父親節行銷活動」了。通路電商的一大特色就是活動非常多,多到逛不完。所以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並且通路平台的操盤很兇狠。比方說蘋果手機新上市,他就打一波超便宜的折扣(眾所周知,蘋果的商品不怎麼有折扣,即使有,折扣幅度也非常低)便宜到實體們是完全沒有競爭力。這一趟活動,單純論銷售「macbook air新機」來說,每張訂單賠錢。但是NB館賠錢,我還有美妝館呀、3C館呀。至少把蘋果消費者先引進門再說。這些買蘋果商品的人有錢!先拉近自己家再說!

通路平台的便宜很多時候也來自這樣子的運作。多元的行銷活動跨館別截長補短。

要看活動的案例就去momo看。momo的活動最多,折扣最深。很適合當作自營運品牌購物官網的規劃活動的參考目標。我以前也是這樣,假設現在風平浪靜,節慶也還沒來,根本就不知道現在有什麼活動好辦的,我就去看看momo。上面超級多活動可以參考。身為電商行銷人,除了節日一般不會放過之外,建議沒事就去逛逛momo看看momo現在在辦什麼活動。沒活動,momo也硬是辦給你看。

也因為活動非常多元,逛起來就很過癮。所以消費者一般還是喜歡到通路平台上面去網路購物。畢竟手中有上次累積的紅利點數、上次發的折價券、fb上活動的購物金在手,就去看看現在有什麼活動正在跑。喜歡的東西都能便宜買下來。電商通路平台在活動上非常厲害的。如果你們家的情況允許,加入momo看看,保證活動多得不要不要的,而且價格殺得不要不要的。

台灣電商平台業者的獲利方式是什麼?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商業模式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商業模式

那麼,電商通路業者,投資這麼巨大,他們依靠什麼獲利呢?接下來就要分析與說明一下,我所知道的電商通路平台業者基本的商業模式、收費方式。畢竟人家的投資動輒上億台幣概倉儲(momo倉蓋了41億)又時常大打實體廣告(貼滿車廂或捷運站)一定要有很賺錢的門道,不然早就倒了。以下的收費方式與項目,各家表現不同,但基本上都是名目變化不一樣,大體上都是一致的。強調一下,沒有誰好誰壞誰便宜誰貴,都是要看電商通路平台所提供的相對應的服務而定。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收費方式:

基本上分為主要幾筆費用:

  • 平台年費
  • 平台開辦費
  • 交易服務費
  • 活動贊助金
  • 站內廣告行銷收費
  • 倉儲費用

上述這些費用,主要都是面向「廠商端」的收費。通路平台電商並不從消費者身上賺什麼錢或是銷售商品的價差。主要都還是來自廠商的銷售抽成。所以通路平台基本上非常符合中國大陸那句話:「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電商通路平台通過提供低價優質的商品(羊毛)吸引消費者購物,在從廠商身上抽錢來賺。我不是說廠商是豬,只是形容而已。畢竟有通路平台,賺錢真的是容易多了。

電商通路平台收費方式01-平台年費

約1~5萬

使用一家的平台,通常都是簽署年約。看簽幾年這樣。通常業務會推很多年的合約,因為牽涉到他們的獎金。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對,畢竟這個通路要是賺錢了,那麼廠商一開好多年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一個每個月都在噴錢的水龍頭,怎麼可能捨得把它關掉?通路平台也是需要招商的,也時常舉辦說明會。這個說明會通常都是免費的,我也建議你多多去報名多多去聽。看看人家電商第一線是怎麼玩的。至於要不要當場簽約,就看你自己的評估即可。你不簽他們也不會怎麼樣。

平台年費通常3~5萬元不等。我也聽說過非常昂貴的年費,也聽說過幾千塊錢的年費。這邊講的3~5萬元是大型通路通常的收費方式。然後通常第一次配合的廠商,還要再加上一筆「開辦費用」也就是接下來的:

電商通路平台收費方式02-平台開辦費

約1~2萬

開辦費通常是一筆差不多1~3萬元上下的費用。只有初次配合需要付。之後就是付年費而已。通常在電商通路平台,因為要開發票的關係,所以都要求填上統一編號。這邊同時也在篩選掉「個人賣家」這樣沒有統編的客戶。個人賣家也不是沒有去處,去拍賣就好,拍賣就不管這些,通常也沒有開辦費用、年費。

開辦費還沒聽過不用付的,所以加入電商通路平台基本上就是年費+開辦費。跟我們家品牌購物官網電商系統Cyberbiz企業版一樣。我們也是收這兩筆費用。

電商通路平台收費方式03-交易服務費

約1.49%~55%看通路

重點!電商通路平台靠這筆費用賺錢。

俗稱「服務費」也就是「抽%」電商通路平台的抽成,是賺錢最重要的手段。偏偏此項目又屬於「變動收入」也就是說,廠商要是沒訂單,那他也沒什麼好抽的,廠商要是月營業額超過一千萬,通路平台方就賺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台灣電商通路平台內部通常都是分「線」比方說食品線、美妝線、保養品線。每條線有「PM」或是「MD」負責這條線的營業額目標。

你沒業績,PM比你更緊張。你有業績,PM多申請一塊廣告banner給你。因為業績都很重。比方說:「食品大線PM這個月業績目標是6,000萬元,大家加油吧!」然後PM就拼得要死要活。想辦喇作活動拼業績。這就是通路平台。然後成交就會收取費用。一般來說有著以下分類:

  • 交易服務費最低:拍賣約1~3%
  • 交易服務費低:商店街3~5%
  • 交易服務費中:商城5~25%
  • 交易服務費高:購物中心24小時到貨25%up~50%

好的,看上面那張表,如果你是購物中心的營運主管,你想哪個通路?當然是把資源全部砸向24小時到貨、抽成最高的那個!因為賺起來是鈔票,而不是拍賣賺起來只是銅板。所以,廣大拍賣賣家,一直抱怨平台商的補貼、行銷力道不足也不足為奇。怎麼可能足啊,拍賣相較之下又不賺錢。我要是主管,同樣要在捷運貼廣告假設燒掉60萬元,我當然去力拱購物中心而不是拍賣,拱拍賣作什麼?平台才能賺錢不是嗎?所以在拍賣就是這樣,需要自立自強。

通路平台電商最好的資源都給購物中心。入的了購物中心的品牌商,通常也都準備被抽,商品毛利結構都很優秀。因此給你抽沒關係,訂單盡量衝出來就對了。同時,不同的通路會有不同的抽成。不同的抽成代表著後續的行銷力道。不見得抽成低的就是好。抽成低,可是變成要自己去搞定行銷引流量。抽成高,只要專心出貨就好。中小企業老闆最喜歡這種配合。

電商通路平台收費方式04-活動贊助金

約2%~6%營業額

通常是天災,說來就來。發生在抽成高的通路購物中心。活動贊助金通常算%數。比方說6%就扣走了。電商通路平台收取活動贊助金大概就像「集資買廣告」這樣。大家湊一湊,湊個600萬元我們上電視!活動贊助金收得多,也不見得不好。強力曝光很燒錢的,總比沒曝光好。因此活動贊助金就看自己家商品銷售毛利還稱不稱得住。有些電商通路平台不是使用扣款的方式,是使用「繳錢」的方式。那麼有些廠商付錢有些廠商打死都不付錢,日子一久,冷落不付錢的廠商也是人之常情。

電商通路平台收費方式05-網站內廣告行銷收費

看你想花多少通常配一萬一個月

電商通路平台的站內曝光。

這個也滿賺錢的。比方說網站一進站的廣告banner拿出來賣。廠商花錢買,自然獲得高額的流量。除此之外,還有超多有的沒的行銷工具可以購買。比方說y拍的「醒目標籤」「商品排序」等等。廠商可以自己操盤看看要不要購買站內廣告。畢竟消費者被燒大錢的廣告吸引進入通路平台,但是通路平台電商上面廠商萬萬千,消費者不一定看得見我,因此花錢購買「站內曝光工具」也是操盤策略的一環。

我對於這項工具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見。如果是我,我也會買的。原因是,台灣電商通路平台畢竟不是像「亞馬遜Amazon 」「淘寶」這樣的國際平台;因此站內SEO技術能協助電商廠商引流量的部份很有限。除了商品規規矩矩上架,標題塞塞關鍵字之外,沒什麼好操作的。

往往SEO商品上架工程(詳情見我另篇文章「商品上架」中有詳細說明)做了老半天,不如花錢買榜。這個也是台灣電商平台的一個通性。這些曝光工具,買就上去,一翻兩瞪眼。SEO工程不做深入都行。雖然要錢,但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因此該買就買吧,沒什麼大不了的。

電商通路平台可以在這邊賺到錢。廠商買這項工具;往往都買習慣了。沒事也不會去撤下。

電商Tony陳如何透過電商賺錢流程商品上架 (1)

電商通路平台收費方式06-倉儲費用

看你貨量

針對需要入倉的電商通路平台。要求廠商入倉,那麼入倉會有「進倉作業費」「倉租費」「訂單處理費」「撿貨加工費」「包裝包材費」等等可以向廠商收取。但是基本上賺不了什麼錢。倉儲都是追求一個打平就好的概念。

廠商想要自己來?不好意思不行。一定要入倉的。這些費用就會啟動了。我個人認為,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這錢就付了吧。總比自己投資興建倉儲跟聘請倉管便宜多了。我們也有子公司峰潮物流,也承接電商入倉。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業者收費結論:

上面簡單地分享了幾個重要的收費項目給你參考。最賺錢的項目不是年費開辦費;而是商品交易抽成。因此通路平台業者無不想方設法拉動購物中心業績。廠商賺錢我做莊家,莊家抽水錢,廠商賺得越多我抽得越兇。因此如果你經營電商的策略是依附通路平台的流量,那麼就想辦法往上走。開發出毛利結構優良的產品來賣。一年營業額超過2,000萬元所在多有。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業者,說真的,有夠會賣的!因此與他們合作並沒有不好。只要自己的商品能夠承受得了抽成,目標客群有準確,就去上架沒關係的。雖然我們公司Cyberbiz是品牌電商官網的系統商,但是我的立場還是建議客戶,除非有操作經驗,否則一開始什麼都不會的情況之下,自營運官方網站可能是一條相對累的道路。完全都不會,可以先去通路平台上架。畢竟通路平台收費,最有賺頭的、利潤最肥厚的,是廠商交易的抽成。所以通路電商希望你的生意好。畢竟你的業績直接與他的抽成掛勾。

通路平台商,行銷花費最重的成本在於:「引流量」。也就是吸引客人到他的網站買商品。引流量的成本,超級之高。幾乎換句話說:「都是花錢請客人來逛逛的。」因此通路平台也需要賺錢來支撐引流量的費用。同理,賺得愈多行銷費用燒得愈多客人就愈多,客人多,通路商就強勢,佔領更好的競爭地位與聲量。形成更巨大的帝國。

台灣電商平台業者面臨的競爭是什麼?

台灣電商平台面臨競爭

台灣電商平台面臨競爭

「流量瓜分稀釋」、「來自中國的土豪戰術」

臺灣電商通路平台實在太多了。我還沒有全部寫上去。這些通路平台每一個都面臨雞蛋問題。並且都嘗試解決雞蛋問題。解決問題被後的代價是「更高的獲客成本」。這出現了上面那兩種極端惡性的競爭。

通路平台面臨競爭01-流量瓜分稀釋

臺灣電商網購消費者根據這份2018年出的報告《創市際雙週刊第106期》報告總數大約在929.6萬人。(你要是有更好的參考資料來源請再跟我說)我們算930萬人。這就是臺灣網購消費者的天花板。

然後一個個通路平台競相成立、砸錢殺出市占率。像是「森森購物網」就挾帶電商購物頻道的流量宣布插旗臺灣電商市場(momo早很多)新的平台一直開一直開,消費者就這一些,於是一塊蛋糕大家搶,大家都嫌蛋糕貴,又嫌吃不飽。

流量瓜分的問題在近幾年特別嚴重。原本是電商兩巨頭PC Home、 yahoo奇摩自由自在享用市場,現在多了momo陣營、蝦皮陣營、博客來陣營、Payeasy陣營通通都進來打架。廠商也無所適從。

消費者買到超便宜(廠商賠錢)的商品固然很高興,但賠那個錢有開發市場的目的在。台灣電商平台依然還是搶蛋糕吃。廠商賺錢的難度越來越高,很快的就消失在供應商名冊中。

通路平台面臨競爭02-中國土豪哥

蝦皮來了。

蝦皮挾帶來自SEA的資本,重創台灣電商老巨頭PC Home。靠著鐵定賠錢的補貼,吸引大量賣家競相加入。現在連集貨倉都營運了,旗下佈局完整:蝦皮24小時(品牌)、蝦皮商城(廠商)、蝦皮拍賣(小賣家)。

之前一段時間,PC Home詹宏志被罵得很慘,商店街還下櫃(我看是下跪了)蝦皮電商身為中國大陸來的公司,台灣消費市場十分高興地買單。蝦皮正式晉升臺灣電商第三大(PC Home 、momo 、Shopee)。

關於蝦皮拿下台灣市場過程異常順利的新聞我就不多討論了。我只是看著蝦皮,透過「補貼」這一招土豪專用技能,就把台灣老電商打得亂七八糟。高級營運技術都還沒有上,PCHome商店街就不行了。台灣沒人敢這樣燒錢,來自中國大陸的公司敢。市場就被拿下重要灘頭。

我一直有個畫面:

「會議室中蝦皮高層看著市佔率、會員成長陡峭的曲線,一邊說:不說灣灣是咱網購老祖宗?怎麼這麼禁不起打?光一招砸錢老師傅就快不行了?其它淘寶搶市場的陰招還沒下手呢,接下來有啥好玩的?開蝦皮百貨實體店好啦,灣灣就一個省的大小,這錢燒得起。只要別跟馬雲強東打仗其它都好說咧^^」

台灣地區雖然人口少,但是含金量高。因此引來海外的競爭也不意外。希望我們台灣電商業者能夠抗下這一波競爭;至少電商可以是國產的,保留台灣商人的尊嚴。

誰適合去上架電商通路平台?

誰適合去上架台灣電商通路平台?

誰適合去上架台灣電商通路平台?

這是個很好的題目。我也一直在思考到底誰是真正適合電商通路平台,誰應該自建品牌官網。多年下來我得到一個能夠說服我自己的結論:

商品銷售自帶「快消品」特性,就是最適合去通路平台做生意的廠商。

那麼先來解釋商業中的「快消品」是什麼東西:

快消品=快速消費/消耗商品=FMCG=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

通常歸類在「民生消費品」分類之中。具有「低單價」「高回購」「價格敏感」的特性。舉幾個經典的例子:衛生紙、肥皂、狗飼料。

這樣的商品適合上到通路平台上去。反正絕對利潤低,品牌意識較不強烈,掛在別人家通路銷售就好了。自營運官網也不見得比momo幫你賣來得輕鬆。很可能是momo需要你,%數好談,因為你的快消品可以幫momo帶來很多客戶。

快消品電商自營運官網,我並沒有看到什麼非做不可的理由。可能我的見識比較淺薄。我認為快消品不打品牌只想狂出貨的廠商,距離賺錢最輕鬆簡單的路大概就是上台灣電商通路了。每個通路都去上,反正大家都要買這些快消品。自營運官網並不見得可以爭取到多少優勢。畢竟我是快消品,通路電商在補貼在鬥價錢;鬥阿,我又沒差!飼料賣得掉,工廠繼續能生產能動就好。

反觀,今天如果我的商品是品牌意識強烈,需要詳細介紹功能效果,需要靠精心設計的商品銷售頁墊出價值;那麼在自己家品牌官方網站銷售才是上策。畢竟好好的品牌,可禁不起通路電商鬥價錢,把品牌行銷都打掉了。

以電商操盤佈局來說,若是快消品商品,我建議剛開始還是去通路電商上架就好。畢竟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本來就聚集在電商通路平台上:「這家飼料比較貴,那就買另一家比較便宜的、這家衛生紙貴2元,那就價格排序按鈕「最低到最高」按下去去買就對了。」服務價格敏感客戶,商品銷售頁面做得再好都沒啥用,都會輸給價格最低到最高按鈕。

因此快消品電商很難做就是這樣。要什麼快消品基本上momo都有了,並且消費者手上還有「滿1000折100」折價卷,品牌官網怎麼做都很難與通路平台電商上的快消品正面對決。

因此我建議,如果你的商品是快消品,那麼初期別想太多,直接上通路電商鬥價錢就對了。要鬥就來鬥,反正我只要比最低價;「再便宜」一塊錢就好,看誰先撐不住。

結論:快消品電商適合去上架通路平台

快消品天生就是拿來鬥價錢的。這種商品自建品牌電商官網不是不可以,是很辛苦,並且成效沒有直接去上通路電商平台來得迅速。初期建議直接在通路平台上架就好。等到日後擁有營業額基礎+需要養會員時,再來佈建品牌電商官網就可以了。

對於台灣快消品廠商來說:

追求的是商品在超低毛利的情況下走出銷售量。才有錢可以賺。因此除非電商操盤已經很熟練,否則一開始直接去經營官網通路什麼都要依靠自己的情況下,不見得可以走出銷售量。畢竟電商通路平台上已經有很大量的流量了;何不去蹭蹭?

對於台灣電商通路平台來說:

通路平台電商需要上架銷售這些「快消品」吸引客人上來買上來逛網站。這是「帶路雞」戰術。這些低價快消品不賺錢都沒關係;至少會把客人帶進網站內,有機會透過「滿額免運」「滿千折扣」等等電商行銷活動去讓客人帶上其它毛利高、好賺錢的商品。因此一個通路平台電商成立,第一步招商都是找兩種人:「大品牌商」「生活日用品快消品廠商」。

所以快消品廠商天生就獲得通路平台電商的青睞。可以拿著自己毛利低,去凹一凹更優惠的上架條件。

經營電商除了上通路平台之外有沒有更好的賺錢方式佈局?

經營電商除了上通路平台之外有沒有更好的賺錢方式佈局?

經營電商除了上通路平台之外有沒有更好的賺錢方式佈局?

有的。因握我看著我的三百萬電商客戶,不約而同都是這樣子做。

快速結論:同時佈局通路平台電商與自己官網通路。

原因在於,通路平台會拿走你的會員做為自己行銷用途。你看我們去momo購物,結帳時怎麼不問是不是「你家品牌」的會員;問的是「你是不是momo會員?」

只要在通路平台做生意,那麼會員就是通路的。變成自己經營多年,但是「再行銷」的會員員資料根本無法使用。所謂「十年y拍0個會員」就是這樣子。所以我們必須要解一個題目:「如何生出一個裝載自己家會員的基地?」方便日後做會員再行銷;養肥客戶終身價值用。

就弄個「品牌購物官方網站」就是了。我們家Cyberbiz 就是做這個的公司。你可以成為我們的客戶,就來服務你。

品牌購物官方網站的意義也在這裡:「養肥會員的基地」

一個會員一旦跟你成交之後,他日後再度成交的機率將提高非常多。並且產生回購訂單,就能來估計「客戶終身價值」這個數據。來滾「舊會員再行銷」的劇本。把商店的基礎營業額做起來。你曾經計算過你們家的會員重複消費次數嗎?這是經營電商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電商畢竟與實體門市不同。一個實體門市,開起來至少可以做街坊鄰居的生意,這些街坊鄰居重複消費本來就是可預期的。電商的話,你可以把歷史訂單email撈出來看,降冪排序看看,看看第二次購買的客戶佔了幾%。未看先猜,佔了不到5%。

電商是一個會員重複消費3次就叫做多的生意。並且大家似乎已經將這個現象視為常態。通路平台的重複消費更加極端。只有大型品牌或是長期在排行榜上的商家才能拿到多次的重複消費。其他小電商廠商,即使經營,也苦哈哈的。因此,更好的佈局是,同時經營電商通路平台(單純做訂單)同時hold住自家品牌電商官網(養會員)慢慢從通路賺到的錢發育自家的品牌電商官網通路。把會員慢慢養肥養大。

那麼你可能會問:

「為何不一開始就全力經營自家購物網站?」

沒有不行啊,只是自己經營購物網站,就必須自己親手解決「引流量」這個題目。而這個題目是如此深遠。並不是初入電商的人有辦法迅速搞定的事情。專業的操盤手就會直接硬幹官方網站通路,反正購客成本能夠計算清楚,官網絕對是勝率比較大的,客戶終身價值完全不一樣。但是一般的電商新手,我真的會建議,先上蝦皮練練功夫。等到清扯了電商是怎麼一回事,再來開設官網也不遲的。這個分界點將會十分明顯,你有一天覺得「啊,是時候了。」自然就會聯繫我來架設官方購物網站,開始佈局會員再行銷劇本。

台灣電商排名比較與整理全文結論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全文結論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全文結論

這篇文章內,我將台灣主要電商通路平台做了一個比較與排名。至少讓你知道有哪幾家通路電商可以選擇。並且配合起來大概是怎麼樣。當然,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收費」部分並非完全正確,畢竟通路平台的政策時常更動。往往寄信之後直接就上了新的政策。雞飛狗跳所在多有。如果要在通路電商上下一個結論,那麼我會這樣描述:

通路平台好啊,自帶流量又無腦上架,麻煩事都解掉了。只管賣,多輕鬆!
只要要思考清楚,通路平台就是「在別人家的船上討生活」。
沒有會員  是最大的罩門。

在別人家船上討生活的意思,我已經說得很委婉了。fb電商社團中常常可以看見行銷人大吐苦水。通路平台為了整體業績真的是不管廠商死活的。政策說改就改,贊助金說後扣就後扣。不能不配合,畢竟錢在人家手上。這也是一個很危險的隱憂。很多商品其實禁不起這樣打折促銷。毛利就很低,還抵用折價券,折下去就爆掉了。又不能不做。所以廠商一方面依賴通路平台的流量來做生意,一方面又必須想盡辦法削弱通路平台的影響力控制力,這就是一個博奕的過程。行銷人心很累。

解法我在文章上頭也說了,就同時hold 官網與通路平台。一個好歹是自己家的基地。要怎麼樣都隨便自己。同時養會員。慢慢養肥養大。我們Cyberbiz就是做品牌電商官網的。

誰適合只去通路平台上架鬥價錢?

那麼誰適合專心發展台灣電商通路平台呢?我個人認為:

只追求銷售量的低單價快消品廠商,二話不說,通路上好上滿即可。

白話就是去鬥價錢的。要鬥就來鬥。鬥好鬥滿。因此直接上通路平台是最直接的獲客成本考量。就把原本的要拿去雜行銷的廣告費用,拿去給通路平台抽%就好了。提供最誇張的低價,吸引只追求最便宜價格(價格敏感)的消費者即可。一整個就是來玩命的。有資本就玩得起。沒有要打品牌的意思。只追求銷量。這種人去通路電商上好上滿就對了。

品牌電商不喜歡通路平台

反觀,我所服務的客戶基本上都是想要發展「品牌」的電商客戶。因此對於上通路平台這件事情非常感冒。原因是通路平台基本上就是上去鬥價錢的。很容易讓自己的品牌死掉。因此大多數會來找我的客戶,都還是要作品牌為基礎。因此通常不考慮上通路平台硬打只為了賺錢。所以會使用我們家的Cyberbiz電商系統來作為品牌官網、裝載會員的基地。

本篇文章簡單地介紹一下台灣電商的業態,對你一定有所幫助。

自營運品牌官網的理由是什麼?

這是一個核心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自營運品牌官網?這麼辛苦的差事,又要花時間去經營又不一定做了就有訂單,我們Cyberbiz 的品牌客戶;究竟為什麼要做品牌官網?做品牌官網的理由我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有寫了。就是為了「高毛利的回購訂單」。這邊改天再說。總之,要做電商,加入通路平台,當然是最簡單的方式,又簡單又方便。只需要去上架商品就可以開始開賣了。但是卻無法累積到「會員」這項資產。

累積會員。會員會帶來超高毛利的回購訂單。

自營運品牌官網為的就是「會員」日後做再行銷的「回購訂單」。你可以想想看,一個品牌擁有一萬名、十萬名會員會是什麼樣的光景。這些通路平台無法給你,只有品牌官網才能自己累積會員。因此,老實說,雖然網路開店平台這麼多,但是說真的,真的需要這麼多功能嗎?應該是將功能導向產生回購訂單,才是一個品牌購物官網最重要的任務。

台灣電商平台小考試: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考試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考試

01.________

根據本片《台灣電商平台分析》如果今天你是銷售「甜點、蛋糕」的電商品牌,那麼你最好去哪裡上架商品,銷售的業績比較容易能夠期待呢?(單選)

(A)3C市集

(B)旋轉拍賣

(C)PC Home

(D)博客來

(E)樂天

02_____

根據上述文章,一個新進電商沒錢沒資本沒有富爸爸不是富二代上有老母下有小兒還有房貸要還的毫無電商經驗苦命創業家而言:失敗金錢代價最低+練習電商銷售技術速度最快的方式是以下何者?

(A)直接銀行信貸衝一波電視廣告宣告品牌成立。

(B)開一個蝦皮拍賣帳號,開始上架商品勤勤懇懇地操作。

(C)直接砸120萬元客製化品牌購物官方網站,lativ 有的我都要有。

03______

台灣電商通路平台中,依照「交易服務費」抽成比例「由低至高」排序,下列何者為真(單選)?

甲:個人拍賣
乙:商店街/摩天商城/超級商城
丙:購物中心/24小時/6小時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04_____

一個廠商在沒有電商操盤專業人員協助之下,要開始銷售「貓飼料」、「濕紙巾」、「鋁箔包飲料」等等商品。建議初期怎麼佈局電商銷售通路賺錢比較快速?(複選)

(A)上PC Home商店街開一家商店

(B)自建品牌購物官方網站全力經營

(C)上品設計通路平台

(D)上Pat easy電商通路

(E)上生活市集活動

全部都答對,沒有小獎品。給自己拍拍手!

你也許會喜歡

10 留言

  • 回覆
    wenling
    2021-05-11 於 15:03:19

    寫的太好了

    • 回覆
      電商Tony陳
      2021-05-11 於 17:23:17

      No
      資料舊很多了
      我也忙。沒什麼時間重新做功課更新文章
      有點拍謝
      建議您自己還是要多爬近期文章來做比較

  • 回覆
    葉紀佳
    2021-04-24 於 09:50:47

    謝謝您的整理分析!

  • 回覆
    Sam
    2021-03-15 於 19:54:07

    感謝Tony哥,好精僻的說明,謝!

    • 回覆
      電商Tony陳
      2021-03-15 於 20:19:52

      不會
      感謝您

  • 回覆
    明鈺
    2021-01-20 於 22:10:56

    崑山里食水嵙14號

    • 回覆
      明鈺
      2021-01-20 於 22:11:42

      請問答案是?

      • 回覆
        電商Tony陳
        2021-01-21 於 14:38:26

        1.E
        2.B
        3.A
        4.E

    • 回覆
      電商Tony陳
      2021-01-21 於 14:38:44

      這什麼?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