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通路平台解析

2020網路開店指南:通路平台總整理(含牌價)

電商知識儲備

本電商文目錄

為什要寫這篇網路開店比較文章?

這一篇文章來細細說明網路開店世界中的「通路平台」「開店平台」這兩大類別。我之所以會起薪度唸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惡客戶中有非常非常多的比例對於電商一竅不通。往往就是一個行銷人員突然被抓去負責電商這個項目。在這種情況之下,會需要專業的指引,往往也沒什麼時間去了解。於是我認真撰寫這一篇文章,能夠帶給品牌商行銷窗口一個快速理解的管道;而不總是在網路上支離破碎地了解電商這個議題。經典題目如下:

老闆突然說要做電商,阿我是要選哪一家?

這是品牌商行銷窗口最常遇上的題目。最尋常的方法是「請個假來簡報一次」不僅花時間,每家都在講每一家的優勢,還要自己做功課、下判斷,很怕翻船。因此我以我在Cyberbiz電商系統商這些年月的經驗,公平公正地寫出這一篇文章。希望大幅縮短品牌商行銷人員做功課的時間。中間過程不業配了,維持中立客觀,反正沒什麼好業配的,真的有需要自然會深入了解我們家。

這邊網路開店整理文撰文原則:

  1. 不做優劣比較
  2. 一律以網路查到的牌價來說
  3. 不私心推薦特定廠商
  4. 以我的看法為主

不做優劣比較

就是不做。尤其他個蘋果日報慣用的優劣表。我自己是業內,我十分清楚沒什麼優劣好說的。一切以客戶需求為主。客戶不同產業、不同商品線、不同經營模式,需要的功能都有差異。比方說銷售3C跟銷售潮流服飾,會需要的功能就不相同。在不清楚需求的前提下,貿然說出哪家適合哪家不適合,是心懷鬼胎的做法。

每一家電商平台、開店平台都有特定適合的服務對象。可能A通路平台在銷售甜點蛋糕類別上特別有名,但一個賣保健食品的廠商跑去上架,然後再來罵該通路平台很爛,都是騙人的,這種情況純屬誤會。我在本篇網路開店比較文章中會盡量避開這種誤會。讓讀文章的你自己思考。

一律以網路查到的牌價來說

在網路開店領域中不管是「通路平台」或是「開店平台」網路上都可以查詢到報價。那當然每一家都會有自己的優惠活動、或是特殊版本。這些通常就不會寫在網路上了。想要知道細緻的報價,需要直接去問該公司的業務們。那通常這也不是第一次接觸就會報給你的價格。來探價格的太多了。因此像我們這一行都會在了解客方需求後,才報出合約價格。以避免各種誤會。

文章中寫到價格的部分全部以網路尚能查詢到、有明確寫出價格的來寫。不把我在業界聽到的小道消息、八卦寫進來。畢竟每一家廠商都會有不同檔期的優惠行銷活動,拿著A廠商的優惠行銷活動來打B廠商的價格是非常沒品的行為。我這邊只記錄牌價。你想要知道更詳細的確定版報價,請您自行致電該廠商會是聯繫該廠商業務前來報價。

不私心推薦特定廠商

不搞了。反正我這一整個網站文章都直接放我的名片了,看也知道我在Cyberbiz 上班。要寫專文來大吹特吹還不簡單?只是這樣吹完;落得一地雞毛,網路上戰來戰去又有什麼意思;倒不如公平公正客觀地闡述市場現況。 畢竟做功課、下判斷本來就是品牌商行銷人員的任務。需要的是參考資訊而不是各種唬爛。因此我在這篇文章中,會直接說明各家的特色。但不偏袒特定系統商或平台商。包含我們家Cyberbiz

以我的看法為主

人非聖賢,電商也不是我發明的,不要來戰我哪邊寫錯。我在引用資料上都會附上網址與時間戳記。如果還有錯,就是他們網站有改過。我自己在業內工作一段時間了。各家大大小小的資訊或情報大致上都了解。之所以不直接推薦的原因是我根本不知道你們家的情況。推薦也是亂推薦。我打個比方:「辦信用卡哪家銀行比較好?」這種問題有意義嗎?我說土地銀行的信用卡最棒你相信嗎?我們電商平台的選擇或是系統商的選擇都像是辦信用卡一樣。乍看之下都差不多;看你的需求來決定使用哪一家會比較合適才是正解。我在業內工作已久,相信我,各種光怪陸離的鬼故事我都不只聽過還遇過。本篇文章我寫出來給你看你已經少走很多彎路了。

 

 

現在品牌商的電商佈局趨勢是什麼?

通路平台品牌商

這個題目非常大,我這樣子解讀比較具體:

「現在品牌商要做電商,通路平台、開店平台都怎麼選怎麼配合?」

先說結論:

「品牌商電商佈局:通路平台會上3~5個、開店平台官方購物網站只會選一個配合。」

以下就來說說這個現象是如何形成的。品牌商在進入電商領域,現在已經不會自己養工程師了。因為成本確實太高,外頭有許多物美價廉的系統商、通路平台商。直接跟這些廠商配合會是比較好的方式。也是目前主流的方式。可以這麼說,一個品牌商現在只會聘請專業的行銷人員,由行銷人員去負責「通路平台」「開店平台(官網)」後台的操作。工程師已經不再品牌電商初期的考量之下了。第一太貴、第二有錢也想拿去行銷拿去賺錢,工程師還是比較偏向費用。能省則省。

品牌電商系統、平台大多外包

如同前面所說,現在品牌商要做電商,不太可能會自己養人了。可以參考我這一篇文章,裡頭有寫到一個完整編制的電商工程、行銷團隊養起來一個月要100多萬人事成本。除非是上市櫃集團,否則初期一定都是配合系統商、通路商。錢拿去做行銷比較重要。《電商公司工作人材職缺薪資整理懶人包》

電商職缺整理

電商職缺整理  點圖前往閱讀

所以品牌商行銷窗口、主管很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做各種電商系統商、電商通路商的功課。來決定自己家要上哪一個突路平台、要使用哪一家電商系統商當作官網的系統。我們電商系統商的開店顧問,也就是服務這樣的需求,做各種解題。品牌電商的人員通常對電商系統都不熟悉。也無心思深入了解各項功能。大部分都是以行銷需求為前提去開發。因此形成,在選擇系統商或是通路平台商時,功能的考量是首要之務。總不能夠想要做個「3件9折、5件8折專區」但是系統不支援。導致活動做不了等等窘境。

 

品牌電商官網一套圖上遍通路平台、開店平台

品牌電商會生產一套產品圖。包含商品主圖、商品敘述圖、廣告素材物、活動banner(依通路不同調整)等等圖案素材,然後在通路平台、開店平台(官網)都放。這樣只要做一套圖就可以管理各種平台很方便。可以看到,既然商品圖都是同一套,那麼去哪買不是都一樣?這時計較的就是「不同平台玩不同行銷活動」這一點了。不然同質性這麼高,是要怎麼賣?

品牌電商通常不同平台也都是同一套圖片。原因也很簡單,今天不會特別因為蝦皮就去重置一份蝦皮專用圖。頂多做做蝦皮的廣告圖而已。也因此,商品幾乎都一樣,玩的行銷活動不一樣而已。當然,商品的根本、基地也還是自家官方購物網站。可以這樣說:「通路平台的商品都是由官網分出去的。」要維護都是維護品牌官方購物網站為主。

 

品牌電商廣告預算都砸在自己身上而不是通路上

廣告預算分配的探討。

你可以思考看看,今天你是一個銷售母嬰用品的品牌電商。老闆說今年雙十一檔期撥出20萬元來做廣告行銷。您目前有上架以下這些電商通路,你會怎麼分份這20萬元行銷預算?

  1. momo購物網
  2. momo摩天商城
  3. 蝦皮24h
  4. PC Home24h
  5. PC Home商店街
  6. 露天拍賣
  7. 樂天
  8. yahoo購物中心
  9. yahoo超級商城
  10. 東森購物網
  11. 森森購物網
  12. yahoo 拍賣
  13. 官方購物網站

請思考一下你的答案。想想看20萬的廣告預算要分給誰才能帶來最多大的效益。可能momo比較大分個10萬、其他比較小的按照業績排序分個1~3萬不等來消耗這20萬行銷預算。你思考看看怎麼樣分配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答案很簡單,20萬通通all in 在自家官網上。

原因在於,這些通路平台都已經要抽成了;並且不給會員資料。尤其大通路像是momo購物網抽成更兇可能大活動會來到總共45%以上。這種情況下我怎麼還有心情幫momo下廣告?當然是我躺著,舒舒服服地,momo就要端著訂單來塞爆我的嘴才對吧?不然打折又打折再加上抽成這麼高是在抽幾點的?我還下廣告讓他抽我30%以上?超級不合理。

也因此品牌商只要有自己的官方購物網站,有行銷預算都會拿來餵養自己。即使訂單營收不如通路平台亮眼,但能取的會員資料與較高的毛利。對於品牌電商來說是更好的選擇。現在的電商趨勢就是經營自家官網+廣告投放為主,通路平台為輔。也受惠於「會員再行銷」越來越吃重,身兼會員的容器的品牌官網現在已是重點經營項目了。除了業績,還要會員。

 

通路平台、開店平台各自是什麼?

通路平台開店平台比較

首先「開店平台」「通路平台」是我們業內的稱呼。先簡單定義一下:

開店平台:做電商品牌購物官網的系統商
通路平台:momo、PC home等等別人家

可能一班行銷人員聽起來都像是網路開店,看要開在誰那邊。實務上,就是區分官網還是非官網而已。以下就開始說明開店平台、通路平台這兩大「網路賣商品的基礎建設」各自的詳細說明:

 

通路平台簡述:

通路平台泛指「別人家上架銷售」的一切平台。

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momo」「PC Home」「蝦皮」等等。均是屬於去別人家上架。所以規則都是別人家的。要遵守平台方的規則才能運作。通路平台在台灣方興未艾,但自從蝦皮入局之後,將通路平台的戰鬥推上了另一個層次也就是「資金」這等級的戰場。現在除非挾帶百億巨量資金,否則在通路平台戰場中沒有勝算。

品牌商在通路平台上做生意,說穿了就是在別人家的船上討生活。別人要拱你,你就飛了。要冷凍你,你就被冰起來。對於配合通路平台來說,一直以來品牌商的致勝之道都是以下五點:

  1. 豐富的商品種類
  2. 具知名度的商品
  3. 具競爭力的價格
  4. 具吸引力的抽%
  5. 好配合

以上這5點如果你們家都有命中,那麼在通路平台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常見的困局是品牌商往往無法同時滿足以上5點;可能部分有部分沒有這樣。常見的困局是以下:

  • 新創品牌能提供超高抽成,但消費者沒聽過不想買
  • 知名品牌但非原廠,無法提供具競爭力的價格消費者去別處買

那就變成即使上了通路平台,也沒有足夠的流量餵養,放在那邊有單沒單,跟上通路平台活動時可以做個1、200萬,沒活動時就放著當作商品目錄。這才是大多數品牌電商的寫照。上了一堆通路,卻也沒有哪個通路真正帶來很棒的業績與毛利。沒什麼訂單的情況下就開始嫌煩。到了要續約的時候也傾向不續約;繼續尋覓新的通路來撞撞看運氣如何,會不會剛好大賣這樣。通路平台的簡述就說到這裡,待會會有諄們段落詳述通路平台的大小細節。

 

開店平台簡述:

開店平台泛指「自己家品牌官方購物網站」的架設系統商。

也就是自家的品牌購物官網。近年來品牌電商都會做自己家的官網,這是剛需嘛,都做電商了沒有自己官網也不怎麼好看。自己架設官方購物網站馬上就會遇到以下這幾個程式方面的問題:

  • 購物網站要有:
    • 串接第三方/銀行金流
    • 串接宅配/超商物流
    • 會員管理系統
    • 購物車系統
    • 商品管理系統
    • 數據報表功能
    • 第三方廣告串接
    • 行銷活動功能:
      • 任選折扣功能
      • 優惠券/折價券功能
      • 紅利點數系統
      • 生日禮金功能
      • 等等等等行銷部開出來的功能

那怎麼辦?通常就是兩條路去解決官方購物網站的問題:

  1. 自幹
  2. 外包

架設購物官網自幹說明:

首先要找工程師人力,其次要找美術人力。花個半年時間開會規劃與撰寫程式碼,等到上線之後才開始做營收。傳統集團要做電商都是這樣子。反正人多。工程師一抓一大把。那麼問題在「貴」「慢」這兩點上。貴的意思是,編了一個小團隊來做這件事情,扮牛光是薪資就要花費超過50萬元。

集團比較可能採取這種方式。一般的品牌商連工程師都沒有,往往無法以自建官網的方式啟動。我在業界看過自己有電商部門工程人力資源的品牌商,通常有以下三個共性:

  1. 母公司有錢有人可支援
  2. 年營業額過億,養團隊合情合理
  3. 需求特規到業界沒人可做

除了以上之外,傳統上品牌商要做電商;絕大部分都是使用下面要提的「外包製作」的方式執行。

 

架設購物官網外包說明:

業內又區分:

  • 「開店平台系統商」
  • 「客製化系統商」

兩大類型。先說觀察,開店平台系統商是市場主流。市佔率極高,品牌商現在要做電商第一優先考量都是開店平台系統商像我們Cyberbiz、shopline、91app這種的。市場中只有極少數的客戶選擇配合「貼身客製化廠商」來作為配合的對象。貼身客製化廠商即為一般專案型公司。市佔率低,但往往身上都掛著幾位超級大的客戶,這些客戶都有著特規的需求,雙喔串接特規ERP系統等等。所以客戶也不會輕易離開,因為其他家幾乎沒有人能做。屬於小而美的生意。

開店平台系統商:

像我們Cyberbiz就是前三名。現在大概市場老三。老大是91app、老二是shopline。我們這種開店平台系統商,系統程式模組都已經完成了。品牌商客戶只需要上圖、上字、上商品、設定行銷活動、掛網址過來即可開始營運自家品牌電商購物官方網站。優勢是速度快,非常快,一週之內上完商品做完圖就可以上線開賣。

開店平台系統商之間在競爭的就是「功能」「第三方串接」「後續服務」這幾回事。功能會持續因應市場需求開發,客戶也不需要特別出錢,一直會有新行銷功能可以用。比方說以前沒在管「Line註冊/登錄」這個功能的,現在都是標準配備了。持續開發新功能,就是開店平台的核心競爭力。對於品牌商來說,不需要養工程師,只需要一般行銷人員也能夠駕馭月營業額百萬以上的生意。當然,彈性上就不若貼身客製化廠商般如此客製、但價錢便宜、效率高、更新快。

客製化系統商:

品牌商多多少少有需要客製化的地方。簡單地如「前端客製」這種把網站視覺效果弄炫的需求,難的如「串接國外Oracle ERP、Salesforce CRM 」並長期維護。這種明顯已經脫離開店平台的守備範圍,市場中也只有這家客戶有這種需求的時候,只能依賴客製化廠商進行貼身客製化。

除此之外,許多公司會有自己內部流程的問題,或是該產業業態的特殊狀況導致超級特規的需求。這種需求也只有他自己會有,其他公司都沒有。這種情況下開店平台無法提供服務,只有客製化系統商能夠提供協助。舉個例子:「需要實現在官網的銷售的訂單在經過N天後自動存資料庫中刪除」「客戶可以線上自行設計商服飾並且下單後自動通知中國深圳工廠進行製作同時台灣管理總部各項材料庫存-1」種種超級特別的需求都可以提出沒關係。貼身客製化廠商的好處就在於只要客戶付得出錢,什麼都可以做。包含AI、大數據、物聯網、虛擬實境賣場等等要多炫砲有多炫砲的功能都行,只要有錢。往往報價都超過400萬元以上並且每年維護費用超過30萬元。

上面兩種「開店平台系統商」跟「客製化廠商」其實就很像蓋房子這件事情。我們開店平台系統商就是蓋大樓,租房子,租金都有行情。客製化系統商就是直接跟你一起蓋透天,想怎麼蓋就怎麼蓋,有錢就行。不論哪一方,都是從品牌商客戶需求出發的。品牌商客戶需求都是要做電商,需要自己的官方購物網站,也就是蓋房子。直接租現成的高級公寓、或是花大錢從頭買地自建都一樣。都是為了擁有自家官網、線上會員的「家」

 

通路平台詳述:

通路平台整理

通路平台的業內定義我們剛剛已經說明過了。接下來說明電商通路平台的詳細敘述。台灣擁有非常多大大小小的通路平台。大型電商通路如:momo、PC Home等等,朽的通路平台可以超級小,可能竹科幾間公司自己弄一個福委會採購平台而已。即使現在巨頭環繞的環境下;通路平台的生意也一直方興未艾。一直都有不怕死的廠商跑出來做通路平台,也很積極地招商與吸引流量。以下我將分點闡述,我所了解的通路平台這門生意:

  1. 通路平台的商業模式?
  2. 通路平台的優勢是什麼?
  3. 通路平台的劣勢是什麼?
  4. 知名通路平台有哪些?
  5. 配合通路平台需注意的事項?
  6. 通路平台的八卦

 

通路平台的商業模式?

電商通路平台是主持一個線上賣場,通過吸引廠商前來上架,同時透過豐富的商品種類吸引消費者。最理想的商業模式長這樣:

不過上圖非常之理想。實務上的運作情況要複雜得多。我們可以看到,通路平台將透過以下的公式不斷積極發展:

透過更多消費者來吸引更多廠商讓商品更豐富;更豐富的商品將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如此循環下去

這就是通路平台這門生意的基本面貌。那麼通路平台提供服務,究竟是靠賺什麼錢呢?為什麼通路平台好像都超大的,動不動就momo、動不動就蝦皮?以下我列出通路平台的主要收入與開銷,也很簡單,收入大於開銷就是賺錢:

收入: 費用:
廠商年費 廣告費用
廠商銷售抽成 人事費用
廠商廣告 其他費用
廠商其他服務

當然上圖又是非常理想的狀態。實際上要花錢的地方非常非常多,尤其是廣告成本就將佔掉大部分收入。現在的大型通路平台也提供了其他項目的服務內容。比方說倉庫,倉庫這邊也會有賺頭。當然對比廠商的抽成並不高就是了。可以看到,通路平台方一直以來都是要克服「先有雞?先有蛋?」的問題。究竟是要先聚攏一批消費者,才來吸引會付錢給他的廠商們,還是要聚攏一批廠商先上架,才給消費者來逛。時至今日,解答已經變成「先有錢」這樣的資本戰了。

有錢就可以同時聚攏龐大消費者、也同時積極吸收廠商來上架。再透過狂烈的補貼,從其他電商通路平台手上搶走消費者。久而久之,廠商就知道在其他客人少的電商通路平台賺不到錢,就傾向去客人多的電商通路平台上架。那裡人多有錢賺。因此「流量」的爭奪就是電商通路平台營運的重中之重。

很花錢啦,這個局面下賺最多錢的我看也不是通路平台;也不是廠商,而是廣告商。也就是facebook、google等等大型網路廣告媒體。各通路平台為了吸引消費者前來,讓這個模式運轉得起來,都只能風。現在的市場來說,台灣幾乎都在重蹈中國電商的覆轍。

所以相較於網路上可查到的許多通路平台商業模式模型;我個人認為「補貼消費者」來吸引消費者使廠商運轉起來是資本市場最喜歡的劇本。因為「快」。

 

通路平台的優勢是什麼?

通路電商平台的優勢要拆成兩個部分來闡述。分別是「對消費者而言」與「對廠商而言」各自有不同的利多。以下就來說明兩造雙方的優勢與吸引點在哪裡:

對消費者而言通路平台的優點:

  • 品項多
  • 價格殺
  • 活動多
  • 運費低
  • 速度快

品項多:

一個通路電商平台的經營就需要積極擴增產品線。能在架上銷售的商品少則數萬種多則數十萬種。完美利用了網路上貨架不用像實體店面一樣付租金的優勢。放到爆。有多少就上多少。

自然消費者可以在電商通路平台內「一站購足」即使購買的商品橫跨非常多商品線也沒差。在外頭可能要跑好幾個地方才能完整買齊的訂單,在通路平台上幾乎都能找到,無腦加入購物車。

久而久之,消費者就喜歡上通路平台去逛,而不是品牌購物官網一家一家下單(早期)通路平台動不動數萬項商品,看也看不完。商品橫跨生活用品、母嬰、進口食品、3C、服飾、保健食品等等,消費者想買的都有;不常買的也一堆。品項豐富到一個不行,消費者第一時間想買特定的商品,先上通路平台去看將節省很多時間。這就是通路平台對消費者的優點。其它項目都是衍生物。用來加值商品數量多的。

價格殺:

便宜是王道。

通路平台上因為豐富到爆的商品種類,免不了帶來的就是廠商間價格的競爭賽局,也就是「鬥價錢」廠商之間有競爭、通路電商平台之間也有競爭。不只一個通路電商平台打出「買貴退差價」相關活動政策,目的都是為了讓消費者跑來你這邊買,買到商品也買到最便宜。

當然了,這背後嚴重犧牲的就是廠商的毛利。廠商之間往往存在一個現象(我客戶跟我說的):「上momo、PC Home就是出得了貨;賺不了錢」這樣。那以廠商畸形低價所打造出來的巴別塔,就是消費者喜歡跑來買。因為最便宜。什麼忠誠度都是屁,反正你有賣的別人也有賣。別人敢壓縮毛利賣給我,我就跟他買。極致的低價變成吸引消費者的大旗;再加上各種比價網站的推波助瀾,沒有最低價,幾乎都沒客人。極致低價之下通路電商平台業者也賺取不到多少毛利,但消費者喜歡。也就這樣了。

活動多:

各種花花綠綠的行銷活動。

從週四刷玉山再享5%到端午佳節特殺專區。每天都有一堆活動。消費者就挑喜歡的參加即可。然後每年的雙十一檔期,活動與折扣與銀行回饋都是全年最誇張。外頭官方購物網站的活動根本比不上。趁著活動大買一堆商品可以省下將近10%的價差。偏偏活動每兩週都有,非常誇張划算。

美食節、母嬰用品特輯、3C大促等等講都講不完。消費者一直都有活動可以跟,再順便多買兩樣商品。活動多、價格殺,就形成一個定錨,讓消費者要買商品時主動跑去找momo、PC Home。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甚至在PTT還會有熱心鄉民撰寫「雙十一攻略」讓你一眼看穿哪個活動、折價券、信用卡可以直指最低價。活動多到要出攻略,這就是我說的花花綠綠的行銷活動。消費者喜歡。

運費低:

通常很容易可以湊到免運門檻。

運費歸根就底還是要付的,既然消費者免運,那麼意思就是廠商吸收掉了。電商消費者天生痛恨運費,通路電商平台業者當然也就順水推舟設計免運的門檻讓消費者高興。

這裡說的運費低不是真實意義上的物流運費變低;而是背後更複雜的運作。以下討論兩種物流方式:

1.通路電商平台沒有集倉的情況下

消費者一筆訂單假設5件商品,這5件商品來自5個工廠。那麼實際上的狀況是,這5件商品各自從工廠出發(第一趟、5筆運費)送到平台商,再由平台商統一送給消費者(第二趟、1筆運費)

你會說:「幹嘛不讓5個工廠自己寄給消費者不就完事了?幹嘛要先集合再統一出?」聽起來真有道理。所以消費者在某電商通路平台下一張訂單,要收5次包裹,因為到貨時間不一定。同時要支付5筆運費?運費都比商品還貴了!

這真的可行嗎?

2.通路電商平台有集倉

沒錯,你想一下就知道有集倉的情況下,能夠如何改善上面描述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PC Home明明就是輕資產的電商生意,會去投資重資產的倉儲設備了。都是為了讓消費者的體驗更好。

運費只要一筆+運送時間快+只收一個包裹

背後的複雜運作就是電商平台與供應商之間的不平等協議了。有集倉,消費者體驗更好的情況下就會更偏好使用這個通路電商平台消費。人一多,電商通路平台的議價能力更好;反正客人都在我手上,你不簽就滾;後面還有排隊的廠商在等。

做消費者最爽了。

速度快:

集倉的威力。

剛剛上面已經提過了。電商通路平台業者往往在有了集倉之後,才能保證「24小時到貨」「台北市6小時到貨」「上班時下單 下班前收貨」這種物流速度。

這種物流速度大幅減低了消費者的網路消費購買障礙:「到貨時間」這一點。相較以前動不動7天到貨,現在的大電商通路平台如momo、PC Home、蝦皮、博客來等等都投入大筆資金營運集倉。消費者買東西免運又便宜;到貨時間又快,真D爽


電商通路平台對消費者的優點總結:

  • 品項多
  • 價格殺
  • 活動多
  • 運費低
  • 速度快

電商通路平台雖然賺錢主要來自廠商的分潤,但沒有小費者大軍集結,畢竟還是什麼都辦不到。因此電商通路平台業者,可以說是為了服務消費者存在的。有了源源不絕的海量消費者,就有了源源不絕的廠商,要賺錢也就容易了。廠商抽成才是電商通平台的轉投所在。把貨賣給消費者,實際上在鬥價錢的惡劣市場競爭下,價差已經沒啥好賺的了。

 

對廠商而言通路平台的優點:

談完了對消費者而言電商通路平台的優勢,接著就要來談談電商通路平台所帶給「廠商」的優點是哪些。我們做電商的,上班時都是身為廠商這個角色,下班才搖身一變成為剁手黨消費者。以下將白話地談談我在業內對電商通路平台的廠商優點理解:

  • 客流量大
  • 營運簡單
  • 行銷成本低

客流量大:

「哪裡有消費者;我就到哪裡去!」

就像沙漠中的商隊逐綠洲而居,廠商在客人聚集之處銷售商品賺到錢的機率總是高出許多。因此電商通路平台最吸引廠商的無非就是「消費者多」這一點。什麼費用、抽%、集倉等等都是後話。反正是在網路世界中的百貨公司設專櫃的經營方式,付租金、給抽%都是合情合理的事。

也因此,消費者多的電商通路平台廠商就多。國內最大的momo、PC Home、蝦皮等等就擁有無數的廠商在裡頭廝殺鬥爭。在通路平台上做電商的好處就在於客人平台商都已經幫你準備好了,只要認真吆喝即可。至於怎麼吆喝賺錢就各憑本事。至少海量的消費者已經在百貨公司內瞎逛了,廠商要做的只是攔截他而已。

營運簡單:

沒啥好用的,站內商店的長相都一樣,說得難聽叫做辨識度不足以呈現品牌風格;好處是營運簡單,上圖上字上商品打價格而已。屬於工讀生小妹都會做的事情。基本上經營的門檻很低。所以可以一個人力去負責3~10各通路平台也不是問題。營運簡單主要體現在三個地方:

  1. 接單出貨客服金流等
  2. 站內引流量操作
  3. 配合通路平台推出活動

接單出貨客服金流等

電商通路平台基本上都幫廠商用好好的了,廠商近來只需要熟悉後臺操作就可以開始營運一門電商生意。這些事情若自行處理都會相當麻煩與昂貴。比方說金流物流串接就是一個需要動用到工程師才有辦法解決的題目。在電商通路平台內,則不會有此問題。即開即用。

倀傷也只需要好好地去回客服、包貨出貨等等就好。基本上不需要擔心其他事情。通路平台業者認真降低營運門檻,新增廠商才快。相對地,可提供編輯與操作的地方就會少很多了。不過以初期創業來說,上電商通路平台確實是很棒的選擇。一個人可以同時營運十幾個電商平台,經營成本大幅降低。

站內引流量操作

大體上區分為:「站內廣告」「跟活動」兩套劇本。站外當然也可以投廣告或是業配,但就不如把這些流量導向自家官方購物網站去。因此,決大部分通路平台電商引入流量的操作,都是站內的動作。站外太不划算了;總不是我又要花錢下廣告、又把客人導向momo給平台抽成、又沒有會員資料可作再行銷。除非是個盤子。

站內廣告:

不解釋了,廠商可以購買花花綠綠的站內廣告,來提高自己的曝光率。這也是電商通路平台一個重要的營收來源。廠商能做的事情很少,站內SEO除了標題與分類,也沒什麼好做(不像淘寶這麼誇張)因此要吸引流量進入自己的店舖內逛,可以購買各種站內廣告。有人買效果很好,有人買效果不怎麼樣。

站內廣告得買法也很簡單,商品有一堆,有的是「醒目標籤」有的給「最佳曝光位置」有的放在別人殺骯品的旁邊做「推薦商品」之類的,樣式非常多。我記得樣式最多的是露天拍賣,可以進去看看多到你也不知道要怎麼買才是正確的。

跟活動:

電商通路平台無時無刻都有活動正在舉辦。像我寫這到這裡時是2020/06/11,我打開任何一家電商通路平台目前都在舉辦「端午促銷」這個主題。關於電商的節日,如果你想算清楚一年到底有幾個活動檔期可以辦,請去讀我另一篇文章《【電商節日行銷活動檔期行事曆】1月到12月節日電商行銷檔期總整理》裡面都有寫到。

跟活動也很簡單,後台通常會預先開放報名。像蝦皮的就會寫說活動限定「食品」「母嬰」之類的,一直都有活動可以報名。然後就去改價格、上廣告圖。操作起來很無腦,就跟上活動了。電商通路平台聘請了許多電商專業企劃與美術,成天都在設計未來的活動企劃與宣傳圖片,身為廠商,就看要不要跟就好了。有根有業績,沒跟也不會怎麼樣。活動發想、活動規則、活動素材物製作等等都不需要自己燒腦,電商通路平台都幫忙用得好好的。很方便。

行銷成本低:

行銷成本低有很大的原因是站內沒什麼好做的了,站外引流量又不如直接引入自家官網。因此大家在電商通路平台內做生意,往往不會配多少廣告預算。抽成已經很兇了,嚴重壓縮毛利,大部分店鋪都放生,反正商品有對、客群有對、通路平台用力發功下去,大多都有訂單可賺。

除了站內廣告可以買之外,真的是沒什麼好做了。因此,要投廣鋼就計算一下投資報酬率,有賺就繼續投放。沒賺就放生,報名活動慢慢跟。通路平台之所以會有今天,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你放著也會有訂單。畢竟他們聚攏了超大的流量。

 

通路平台的劣勢是什麼?

說明完了優勢,接著就來說明劣勢了。這些劣勢是我自己整理出來的。通路平台不太可能直接透露這些。我自己多年在電商第一線,我所整理出來的通路平台劣勢有以下:

  1. 不給會員資料
  2. 品牌形象降低
  3. 鬥價錢
  4. 毛利不高
  5. 政策擺動

不給會員資料-通路電商劣勢01

這一題是我直接跑來品牌商這一側的重要理由。我們經營電商,都知道「舊會員再行銷」才可透過便宜廣告行銷工具獲得高毛利的回購訂單。結果會員通通被通路電商平台業者拿走,想也知道他要我會員資料要幹嘛;一定是去洗我的客人。

會員資料沒有,有的只有出貨資料。也就是「姓名」「電話」「地址」這三種出貨必須的資料。也就是說,沒有我們自己經營官方購物網站的詳細資料可以餵入廣告後台去做精準再行銷。除非你天生神力,使用工讀生大軍,把所有的出貨單pdf檔都一一key成電子檔,入自己系統,否則並無法直接取得會員資料。

電商通路平台當然也會提防你做這種「幹走會員」的手段,因為一但留了後路可以讓廠商幹走會員,廠商一定會把會員拖出去成交,電商通路平台就抽不到%數了。因此,在通路電商平台經營的廠商,初期當然沒感覺:但等到中期後期,就會發現自己經營這麼久,會員資料都在別人家,完全違背品牌的經營方式。所以起心動念做一個自己的會員搜集器是很合理的舉措。

品牌形象降低-通路電商劣勢02

直接看對比圖,這是我查品牌之王「Apple手機」的結果:

電商通路平台的第一眼模樣:

電商通路平台品牌呈現

品牌購物官網的第一眼模樣:

電商官網品牌呈現

就打開網頁後拼第一眼。

可以看到通路平台的呈現是沒在管你品牌的。重點是價錢秀出來,這就是全部的競爭力。品牌官網自己安排,以價值墊起價格。我沒有說通路平台這樣不好品牌官網這樣就好,而是可以看見,雙邊注重的事情不一樣。

如果你是銷售「快銷品」FMCG或是俗稱的「大色貨」就歡迎到通路平台上鬥價錢,反正消費者就是來找最低價的,商品都不需要特別介紹大家都知道是什麼商品。這種就特別適合來通路電商平台銷售,架設自家品牌購物官網反而騰不出毛利去做網路行銷。

所以,沒有正不正確

只有適不適合。

鬥價錢-通路電商劣勢03

通路平台就是鬥價錢的武林大會。你的商品不管多麽用心打造,上了通路平台就是準備投入鬥價錢的汪洋大海。通路平台之間彼此競爭,有通常說出「最低價保證!」「買貴退價差」等等政策,維持最低價就是電商通路平台的核心競爭力。也因此你可以看到,當我們自己去上面逛時,旁邊的「相關商品」你可能會喜歡」都列舉出大量的相似商品。對消費者來說很爽;對廠商來說很慘。

除此之外,「比價網」這種服務也推波助瀾了鬥價錢的惡劣現象。比價網會將相同商品各通路的價格直接列出來,告訴消費者最便宜要去哪裡買。所以也時常發生一些鬧事,講個故事:

我客戶經營同時po到多個通路電商平台,就會接到A電商通路平台的電話說

「你怎麼在B上賣的比較便宜!價格至少要相同最好是更低!」

為了不得罪通路電商平台的專員,客戶就要去把該商品降低到比最便宜的通路,更低1塊錢。這樣在比價網上A電商通路就可以排在比B更前面。然後就準備接B通路的電話吧。

這樣一來一往,可以發現對於商品本身價值都沒什麼幫助。主要就是價錢鬥到飽而已。這也是商品一但進入頂級電商通路平台,會天天面對的事情。

毛利不高-通路電商劣勢04

主要是因為各種電商通路平台的促銷活動規則,折扣下殺到幾乎不賺錢。尤其是批貨來賣的FMCG商品,更是鬥價錢的重災區。導致你有的商品人家也在賣,活動檔期到了各自再推出折扣活動,毛利都被打折打掉了。

「這次活動推出1000個pics打66折再參加滿減」

這種活動消費者喜歡;因為便宜。也滿足了電商通路平台的「最低價優勢」但犧牲的就是廠商的毛利。廠商往往在大活動時都:

「出得了貨;賺不了錢」

你說身為廠商,難道沒有一個電商通路平台是訂單很多、毛利也很高的嗎?我只能說:「等你發明。來拯救大家」

政策擺動-通路電商劣勢05

在電商通路平台上做生意,無異於在別人的船上討生活。人家船長要幹嘛就幹嘛,廠商只能配合。並且往往是強迫性的配合。

廠商敢怒不敢言

平台:不爽不要做!

最惡名昭彰的例子是國內某龍頭廠商要多收一筆「行銷贊助費」具體的方式是:廠商早上登錄後台出現一則蓋板訊息無法跳過,就是要多收了,沒打勾「我同意」就無法進行下一步。沒法進下一步就沒法出貨訂單,沒出貨訂單就又撞到出貨延遲的罰則,所以只能勾選我同意。連跟平台喬的時間都沒有。

這就是商業中赤裸裸的霸凌;平台是船長,船長的態度是「不缺你一個;不爽不要做!」你是船上的廠商,你怎麼辦?

答案是「沒怎麼辦」通路平台就是這樣,平台經營也很辛苦,大型強敵環伺,只能各種政策從廠商這續命,在鬥價錢的環境下消費者沒有忠誠度,得罪消費者與得罪廠商,想也知道當然砍廠商的頭比較划算,砍消費者人家跑光那還玩個屁,所謂的「共體時艱」就是這樣。廠商只能含淚吞下去,不爽不要做,誰家底這麼厚真的不爽不要做?

當然是跪下去比較多。政策改來改去,廠商毛利被剝奪都只能含淚吞下。

數據分析弱勢-通路電商劣勢06

去別人家上架,數據分析方面。當然不像GA這麼詳實與複雜給你去看。這是電商通路平台的核心。包含開維度給你看都不會。身為廠商,只能看他們提供的數據分析後台。我個人是認為這比較無法做策略上的佈局。大概就看「流量」「訂單」這幾個主要的元素而已。

對於對於「會員」資訊深入的記錄與挖掘可以說並不存在。偏偏這是廠商在業績持續成長與續航的重要資訊。數據分析這一塊,如果你上了電商通路平台去做生意,就別想太多了。你連在商品頁中埋code來驗證它提供的點擊數字是否正確都做不到(以前PC Home商店街沒有擋到,現在不知道改了沒)

在電商通路平台做生意,給你看的數據通常沒有什麼大用。這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知名通路平台有哪些?

先看這張圖,可以看到露天拍賣這個怪胎。流量異常地大。到底是誰在逛。

1 Shopee蝦皮購物 5236萬月訪客數
2 露天拍賣 3017萬月訪客數
3 momo購物網 2923萬月訪客數
4 PChome 24h購物 1830萬月訪客數
5 博客來 1432萬月訪客數
6 Yahoo奇摩拍賣 1431萬月訪客數
7 Rakuten台灣樂天 690萬月訪客數
8 生活市集 492萬月訪客數
9 Pcone松果購物 452萬月訪客數
10 ETMall東森購物 319萬月訪客數

資料來源:Top網站Similarweb,統計時間為2020年04月01日至2020年04月30日。Yahoo資料由tw.yahoo.con總流量根據歷史資料分拆推估。

前面花了相當大的篇幅來說明電商通路平台的「優點」「缺點」那麼現在就要來盤點台灣知名的電商通路平台商有哪些。在此之前,須先了解電商通路平台的屬性。我也不知道講屬性正不正確,總之你先讀下去:

電商通路平台屬性

  • B2C 頂級通路
  • B2B2C次級通路
  • C2C拍賣

 

這個看得懂嗎?國內的電商通路平台大多可以以這三項粗略地區分所有的電商通路平台。之後很多變化球什麼抽換單字的;你不用理他,噱頭而已。主要就是這三種分類。

  • 「B」為公司法人理解為「供應商」
  • 「C」為自然人理解為「消費者」

B2B頂級通路

  • 交易抽成:25~60%
  • 費用:年費、倉租物流費、行銷贊助金、站內廣告

之所以說是頂級通路,是因為這樣的電商通路平台往往需要你「入倉」也就是商品要進他們的倉庫裡面,由他們出貨。如果你要甲配也可以,罰則很重。這是因為這些頂級通路,都向消費者保證了消費體驗,所謂的「24h到貨」「台北市6小時到貨」這樣子。對消費者來說,網購電商的負面體驗不外乎:

  1. 到貨時間長
  2. 商品種類不多
  3. 商品價格高
  4. 商品品質不如預期

後三項已經用電商通路平台嚴格的政策限制出了不錯的表現,屬於電商通路平台的拿手好戲。第一點到貨時間長短,往往就是電商通路平台與其他電商通路平台一較短長的兵家必爭之地。所以PC Home去蓋倉庫,先保證了24小時到貨,momo也必須跟進、蝦皮也必須跟進。身為消費者,都喜歡24小時到貨這個政策。自然也就喜歡網友提供這項保證的電商通路平台去買東西。要實現快速到貨,集倉就是必須的。否則你可以想像以下畫面:

一筆訂單購買5個商品,來自5個供應商。若沒有集倉,將導致5筆運費與消費者需要收5次包裹。

你是消費者,你高興嗎?這就是集合倉庫的價值。那麼需要廠商入倉的,能提供消費者最優質網購體驗的,自然就是頂級通路了。頂級通路的抽成最兇、銀行信用卡香閨配套活動最多、促銷活動最多。據在momo上班的朋友所述,頂級通路會拿走85%的流量。其他流量才讓次級通路去分。

當然,電商通路平台將資源重倉壓注在B2C頂級通路,花最多的廣告錢拉最多的流量,廠商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配合,他們也要選夠資格的廠商,能有大量商品入倉、能提供高額抽佣、產品具有強競爭力。否則一齣大戲只有電商通路平台業者是玩不起來的。身為廠商,一定要想辦法進頂級通路。這裡才是通路平台的電商主戰場。鬥價錢最狠的活動、節慶時最多的流量、抽走最多的%數通通都在頂級通路中發生。這是經營電商的一個里程碑。能在momo、PC Home、蝦皮的頂級通路內上架表示你有實力。不只是公司體質優秀、更是產品具有競爭力市場接受度高。

B2B2C次級通路

  • 交易抽成:5~20%
  • 費用:年費、行銷贊助金、站內廣告

通常講的是商城。我先不說哪些。理解這種營運方式比較重要。

B2B2C通常是電商通路平台商提供平台,邀請廠商來上架。但出貨都是廠商自己去負責。不用入倉。屬於電商通路經營的新手村。在這裡銷售商品,通常也不會有什麼人來管你理你。活動也比頂級通路少了很多。站內廣告依然可以去購買,整體流量表現比頂級通路少非常多。屬於一個電商通路平台方提供場地,接下來「你自己玩」的經營模式。

我個人認為這邊沒什麼好玩的。但畢竟是通路,就上一上。付年費與行情抽5~8%而已。逢年過節可以得到不錯的回報。平時就沒什麼訂單。放著就好。經營的難度低,因為沒人會理你,所以你愛做不做都可以。不像頂級通路跟催得很緊。這邊的站方當然也有依照商品現要扛業績,但總體來說就屬於較邊緣的事業體,有點爹不疼娘不愛的感覺。

C2C拍賣

  • 交易抽成:1.49~2%
  • 費用:站內廣告

門檻最低的經營通路。抽成最低1%~2%

最剛開始的訴求就是ebay的「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但雖說是拍賣,真的在進行拍賣的商品1%不到,都是明碼標價的。拍賣網站初衷是讓消費者自己來銷售二手商品。自然人對自然人,都不用開發票的。但你可以去看現在的三大拍賣「露天拍賣(沒屋頂)」「yahoo奇摩拍賣」「蝦皮拍賣」每個都很專業,因為電商廠商也都跑去上架了。

這裡的邏輯是,只要有通路,就會花錢做廣告引入流量,我身為廠商,就都去上架就對了。管他有沒有訂單。有訂單最好,沒訂單也是放著就好。當作打廣告。又,拍賣的性質是不收年費,有成交才抽或是上架商品付很少的錢,所以造成大量放生在賣的廠商這樣。

小結:

你想想看,如果你是電商通路平台業者,旗下一個通路可以抽30%一個抽8%一個抽2%,你要用力經營哪一個?你會放生哪一個?這很簡單的道理。也因此,廠商想要獲得最多的訂單、最多的曝光,就必須往頂級通路邁進。你說抽這麼兇你的毛利扛不住。那為何上面幾千家廠商都扛得住還賣得好?這就是產品力。好的產品毛利本來就至少50%以上。就是準備被通路抽的跟打廣告用的。

這就是電商。

知名通路電商平台表格

表格排名不分先後,單純想到就寫上來。

B2C B2B2C C2C
momo購物網 ETMall東森購物網 淘寶台灣
Yahoo奇摩購物中心 森森購物網 yahoo拍賣
PChome24h購物 friDay購物 露天拍賣
家樂福線上購物網 udn買東西購物中心 旋轉拍賣
京東台灣 myfone購物 ebay
7-ELEVEN線上購物中心 大買家量販網路店
PX Go! 全聯線上購 e-Payless百利市購物中心
萊爾富雲端超商 蝦皮商城
燦坤線上購物 郵政商城
法雅客網路商店 時尚美人
愛順發3C購物網 demall購物網
三井3C購物網 TreeMall購物
良興EcLife購物網 亞柏EZ購
屈臣氏網路商店 PChome線上購物
WISHNOTE Qoo10台灣
草莓網 e7line
康是美 淘寶網
特力家- 特力屋 HOLA 尚青購
愛買線上購物 消費高手一起購
大樹健康購物網 電電購
HowGain好賺網購物中心
8THNS
螞蟻拚團
淘寶台灣
MyGo買夠購物
momo摩天商城
Yahoo奇摩超級商城
樂天市場購物網
Mymall
有閑社交電商
友和YOHO
神腦生活
goshop嚴選研究室
Byease百易網
雙喬嚴選
小蔡電器
SHOPRO購物行家
創四七- 進化你的生活
小三美日平價美妝
86小舖
我的公主美妝
美麗999
UNT專業藥妝
PrettyGo美麗購
Ysb壓箱寶批發商城
品客購
巴黎好購
CHIC CLUB
阿性情趣精品大街
德逸好生活
破盤達人
運動市集
HerBuy好買寶貝
abyHome購物
媽咪愛MamiLove
生活市集
博客來
SALUD聯合購物中心
宜購生活網
松果購物
藍鳥百貨有限公司
麗臺購物網
史崔派購物商城
ICareU嚴選健康生活館
HoHo購物網
好物快寵-嚴選寵物用品
完美主義居家設計
hoi!好好生活
Casa n’ More 美學生活
Petshopee寵物網
愛料理市集
德蔻 Decor 天然有機商城
蜂廚衛
17Life
媽咪愛MamiLove團購
ihergo愛合購-大合購
i3Fresh愛上新鮮
鮮食家雲端冰箱
愛買線上購物
小資樂購網LayGo
KKday
KLOOK 客路
TAAZE讀冊生活

《feebee比價網》

我從飛比抄的,我建議做電商的你一定要去看一下,首頁捲動到最下面,你可以看一下你自己的商品適合哪些通路。他都整理好了非常好用。上圖我的分類一定有錯,不過就這樣吧,電商變動很快,無法專人專職時時維護。看個大概就好了。

你有沒有發現B2B2C的電商通路平台特別多?因為他經營的門檻低,不用蓋自己倉庫。所以我會說,能搞到跟消費者保證「24小時到貨」「台北市6小時到貨」這樣優秀消費體驗的通路都是大咖,他們都有能力丟好幾億去弄集倉出來。那一班還玩不起大規模集倉的通路平台商,就先從B2B2C開始發展。所以這裡的數量最多。拍賣也是沒錢玩不起來的商業模式。因為抽太少了,變成拍賣網站都是大咖的副業。爸爸養他。因此賣家要在拍賣獲得好成績,比較辛苦,全看自己如何經營。

流量最大知名通路平台

台灣電商就是三本柱「momo」「PC home」「蝦皮」其中,yahoo已經被踢出前三名了。至少我們客戶們都不覺得yahoo一定要去上。時代的眼淚,可惜阿。只有momo沒有佈局拍賣。這三家的電商通路事業體分佈如下:

B2C B2B2C C2C
PC home24h PC home商店街 露天拍賣
momo購物網 momo摩天商城 X
蝦皮24h 蝦皮商城 蝦皮拍賣
yahoo購物中心 yahoo超級商城 yahoo拍賣

不過表格中我還是把yahoo列上去。畢竟yahoo的佈局很完整。流量最大的通路平台就是消費者最多。上面共11個電商通路平台就吃掉台灣電商消費者流量80%以上了。我們身為廠商,要賣或自然就要到消費者對多的地方去吆喝,勝算才大。當然消費者最多,競爭也是最大的。能在上述11通路長期存活的品牌商或是通路廠商,都很有實力。

客群最準通路平台

電商通路平台的經營,非常非常花錢。因此現在許多電商通路平台業者紛紛另闢蹊徑,從花大錢的策略:「集合最多消費者」轉變到「集合特殊需求消費者」這一點。推廣電商通路花的錢就可以少非常多了。行形成獨特的競爭力。舉個例子,在omo或是蝦皮,母嬰用品的商品可能不是他們經營的重心,但是今天有一個平台專門服務母嬰用品需求的消費者,其他一概沒有。就可以把母嬰用品的商品現做得深且廣。做專業的母嬰用品服務通路平台。準媽媽們要買,要找特殊商品,還是要到這個專業的母嬰去才找得到特殊商品。而不是去momo

像是「mamaway媽媽餵」就是很典型的案例。專業的衛教文章、駐站專業人士、媽媽社團、母嬰用品各種momo沒賣的商品都只在這裡找得到。形成momo也難敵的專業競爭力。今天你要是母嬰商品廠商,當然會傾向去媽媽餵上上架,因為他的客群非常之準。流量沒momo大沒關係,轉換率比momo高出許多才是硬道理。

上面是母嬰用品的範例;同樣道理,各種產品線如今都發展出了專業的電商通路平台。3C的、食品的、美妝的各自山頭林立。我整理了我在第一線所看到的專業電商通路平台給你看,不保證正確:

商品線 客群 電商通路平台
3C 家電 男性 客單價高 486團購
燦坤線上購物
愛順發3C購物網
三井3C購物網
良興EcLife購物網
生活雜貨 文青學生上班族 追求質感 法雅客網路商店
pinkoi
誠品網路書店
citysocial
母嬰用品 玩具 準媽媽 家有小孩 媽媽餵
娃娃城
HerBuy好買寶貝
BabyHome購物
媽咪愛MamiLove
嬰之房
六甲村
mamibuy
跩媽咪
食品 吃的 冷藏冷凍 i3Fresh愛上新鮮
鮮食家雲端冰箱
大口市集
宅鮮配
安永鮮物
好吃市集
棉花田購物
台灣好農
熊媽媽買菜網
愛料理
悠活農村
奧丁丁市集
源鮮智慧農場
天和鮮物
美妝保養品 小三美日平價美妝
86小舖
我的公主美妝
美麗999
PrettyGo美麗購
UNT專業藥妝
COSME-DE.COM玫麗網
巴黎好購
草莓網
WISHNOTE
明洞國際mdmmd
美咖
BG Shop
服飾精品 品客購
CHIC CLUB

這是我亂整理的,想到什麼寫什麼。身為品牌行銷,要把電商做好,客人都在這些通路上,平常就要做一些功課,然後積極去這些通路平台提案上架。我隨便講,像是「我的公主美妝」可以想像,他當然也缺多樣性的商品,廠商要去上架,就是談好條件就可以了。

知名通路費用表

(待捕)

通路平台的八卦?

通路平台的經營當然有很多八卦可以說。我自己經歷過一些不過更多的是客戶在抱怨的。通路平台電商的經營也不是一片坦途;多得是雜事與劣幣驅逐良幣的怪奇現象。

八卦01:跟MD不好就沒戲了

通路電商平台中會有專人負責產品線。比方說「生鮮」「3C」等等,這樣的專人要扛業績的,MD、AM都有人叫。當然MD就會挑好配合的廠商來做活動。比方說這個廠商很好聯繫都不會找不到人,也很客氣。比方說這個廠商活動配合都很積極,當然有活動就先這些好咖。說真的,我要是AM,我一定也是先找好配合、商品力OK的廠商來配合,人之常情。

跟MD不好,自然就是排隊等通知。會少了一些方便與情報。說嚴重也不嚴重,因為MD會輪,要是你搞爆了跟MD的關係,等她調走就可以重新開始了。這是通路平台電商經營的內控,與下一個八卦有關。

八卦02:私下送錢爭取其他方便

以前亂象很多,現在幾乎沒有了。有也只存在大線。就很直接送錢。然後想辦法在公事上給些便宜。比方說留個大輪播圖版位給特定廠商。一些限量領取的贈品折價券就先通知特定廠商。廠商方便做生意倒也不在意這些交際花費。我自己是廠商,我可以說現在的專員對送禮都很敏感,他們早就有吃不完的商品禮盒了,送商品沒啥力道,收錢又會惹官司或開除,因此廠商送錢的手段也不斷升級。我以前跟著前輩就直接約晚上吃飯,就直接在禮盒裡給20,000元現金換得日後方便,現在也沒人會這樣收了。

所以公司會輪調,不讓專員有與廠商勾結出山大王的機會。身為廠商,我是認為不必搞到送錢,認真配合活動其實就可以了。

八卦03:退倉退不出來

頂級通路剛剛不是說要入倉嗎?那之後業績不好,想要退倉多得是退倉退不出來的fb抱怨貼文。退倉一直被卡,一直等,期間倉租費照樣要付。這就造成很多糾紛。大型電商通路平台的姿態通常也比較高,叫你等就是等。廠商也沒招,因此常常跑到fb上去抱怨。抱怨又怕被人家告,很麻煩的。我聽過的案例是入倉兩個禮拜完成,業績不好要退倉搞了快半年才完成退倉。這中間倉租費都是照樣支付的。屬於通路電商經營中比較現實的部分。

八卦04:沒通知就打折做活動

這種fb抱怨貼文也是相當地多。

通路電商平台專員為了要顧業績,很多情況下幾乎不管廠商死活。所以破盤、下殺活動一堆。廠商商品毛利有高有低,很多商品並禁不起66折這樣的折扣銷售,毛利完全爆掉。廠商某天早上上班登入通路平台後台,發現訂單好多,但仔細一看,怎麼再跑一個沒同意過的活動?就造成很多糾紛了。

開店平台詳述:

開店平台,這四個字是我們業內的說法。其實就是「購物官網系統商」的意思。等於是寫程式的公司。開店平台基本只服務想要架設「購物官網」的客戶。比方說品牌商、通路商這些有產品但沒能力自己養軟體工程團隊的客戶們。這些品牌商多出身傳產,知道現在購物官網是剛需,做電商作品牌一定要有的,可是不太了解運作。去問了一圈「網頁設計公司」包含設計大概都報到好幾十萬,覺得貴,就來看一看開店平台系統商長怎麼樣。一看發現大品牌也蠻多在用的「Cyberbiz客戶案例」就來了解一下這樣。

買了方案看幾年,自己就可以上架商品設計活動,也不用付好幾十萬百萬去,成本降低非常多。再加上品牌商自己也不會做電商,就堪用就好了,不知道要要求很多細節跟功能(這不是酸他們)那就買便宜方案來放著,動不動也有一些訂單,也不錯,就放著這樣。這是絕大多數開店平台品牌商客戶的經營模式。

當然也有專業的電商操盤手,就知道要怎麼挑選開店平台,應該要求甚麼細節跟功能以及後續服務。準備大幹一場。品牌商如果請到這種員工,就不用擔心了。這種員工很稀有,要也是會待有潛力,或是知名大品牌。使用開店平台的服務,可以實現一個操盤手hold住百萬等級的月營業額包含出貨。

開店平台靠什麼賺錢?

這裡談開店平台系統商的盈利模式。

我自己就在開店平台系統商上班,所以是相當了解的。以下表格列出來給你看我們賺什麼:

大錢: 年費 抽%
小錢: 雜費 加購服務

就這樣。盈利方式相當單純。除了年費跟抽%老實說沒什麼賺頭。別想說加購服務能賺到什麼錢,要能養一名員工付薪水都有障礙。也因此我們開店平台的特性就是需要有一個手段能夠平衡當客戶成長起來時,我們的收入也會增加。也因此抽%開始步向主流。其實早就是主流了,地球開店平台之王shopify美國公司都IPO了,也都是抽%的。

知名開店平台有哪些?

配合開店平台需要注意的事項?

開店平台與通路平台比較表格

我推薦做電商建議的好劇本

你也許會喜歡

無留言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