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電商文目錄
電商人講的「新零售」是什麼?
大約在2015年開始,中國大陸由馬雲喊出了「電商新零售」這個詞。一時間電商界無不上下沸騰,認為馬雲指出了一條康莊大道。電商還有新的藍海可以佔領。這風潮也一路延燒到台灣,台灣品牌電商業者也開啟了新零售電商之路。時至今日,我們公司Cyberbiz身為台灣電商系統商,也在「新零售」這個題目上下了大注,我們的Boss Jimmy哥調配公司一切資源,硬是把峰潮物流給建立起來。目前我們在電商新零售這個題目上,的確走得很超前,也為ˋ品牌電商客戶省下巨大獲客成本,額外多賺了很多營收。那麼,最核心的問題還是:「新零售是什麼?」以下是我們的解釋:
線上電商+線下實體 背後完美的物流運作。
新零售之前的線上線下彼此對立
以往的生意,線上歸線上,線下歸線下。彼此老死不相往來。比方說一家稍有規模的品牌商,往往都有著「門市部」與「電商部」兩個部門。這兩個部門彼此平行作業。互相視為世仇。原因也很好理解,門市部總是認為電商部、網路行銷部的人都用網路在搶實體門市或是專櫃點位的業績。而電商部或稱為網路銷售部的人更委屈。老闆明明說要順應消費者消費習慣,新增網路通路,不過實務上門市部還是講話大聲,根本都不挺網路部的活動。一個線上、一個線下,對外都是代表品牌商銷售商品,對內彼此互相打架,各搞各的,誰也不讓誰。系統彼此也沒有對接,於是實務上就形成了非常弔詭的現象:
實體門市的POS機分辨不出眼前這位結帳消費者是電商大戶
電商官網也辨認不出這位剛註冊的會員在專櫃已經消費超過十萬元
兩邊都瞎了,都重新做會員
新零售之後,走到O2O時期,雖然線上線下開始並存,但取而代之不是對立。是電商部被嚴重欺負。因為實體太賺錢了,業績太大了,電商部門在還沒熬出湯前,往往都被實體門市部當作小媳婦使喚:
舊的「新零售」O2O
Online-to-Offline 線上 導 線下
前兩年的新零售,電商大家都很會做,但是線上電商 就是吃不到很大一份族群。這些族群就是在線下購物。因此新零售注重在「O2O」這個部分。O2O是「Online to Offline」的意思。意即「線上線下串連」也就是「線上」導流量至線下的作法。換句話說,前一個版本的新零售,線上是給昂貴的線下服務的。把線上客人引導至線下實體門市、專櫃消費。這是傳統意義上的O2O。網際網路,甚至是電商,都是實體零售的「銷售輔具」。沒辦法,因為台灣消費市場,雖然電商交易暢旺、熱絡。但是真的計算起來,台灣消費者9成以上的消費還是在實體通路進行。自然實體講話大聲。
我自己在服務大品牌商的經驗也是如此。像我某客戶,實體通路遍及全台百貨公司與運動用品店,實體每個月業績早就「億來億去」公司老董認為電商不錯,可以搞,就核准了資源成立「電商部門」要人給人要錢給錢。做電商?支持啊!支持到底!那電商部每個月先做出3000萬業績來看看吧!……….做不出來啊!電商哪那麼好做,又不是這個月開幕,下個月月業績就拉過千萬。於是久而久之,電商部門就變成幫門市部門打工的配角了。實體賣不掉的「散貨」「零碼」「庫存」就甩給電商部門慢慢賣。而「當季新品」抱歉,沒有電商的份。要是你電商給我亂打折?衝擊到實體門市的業績,那還得了!
大品牌商,電商部門都是小媳婦就是這樣來的。
電商部門變成幫門市部門宣傳活動的角色。因此之前一段時間在喊「新零售O2O」其實骨子裡是想藉著電商網際網路的力量,看看能不能再拱高實體門市的銷售業績。所以O2O有段時間,幾乎都被解讀成「線上拋線下」而沒思考過線上線下如何整合。廢話,一個每個月做不到5000萬業績的電商部門是在哭腰什麼?快來幫我老大哥搥背,你網路不是很行嗎?幫我喊更多客人進百貨專櫃,實體門市,租金貴死了,你靠網路再多喊一點人來就對了,其他的,免談!
這就是之前的O2O,如果你是實體明顯比線上強很多的品牌商電商部門行銷人員,你看到上面這一段描述一定心有戚戚焉。電商明明就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結果沒資源,因為上頭看電商也沒啥了不起,當初想做電商就是說購物網站能賣到全台灣消費者、24小時不打烊,結果一個月連1千萬都做不到,比專櫃還差。久了就被上頭放生,開會時講話都沒份量。變成隨「業績之王」門市部隨便差遣的小媳婦。叫你po活動就要po ,好賣的新品實體通路自己留著賣,都不給你電商賣。偏偏還酸你電商不是說很厲害?呵呵業績在哪裡?呵呵!
新的「新零售」OMO
Online-Merge-Offline 線上 線下 融合
線上線下一併看待。不再區分什麼電商、門市。因為會員資料互通、紅利點數互通、折價券互通、物流互通。線上與線下的壁壘不再涇渭分明。線下線下都是銷售,就一起銷售。這樣講的很模糊,舉個我們位客戶打造的「OMO」的局首先「線上拋線下」:
投放網路廣告吸引消費者電商官網下單
消費者選擇「google map」離家裡最近的門市取貨
明天消費者下班順便路過去取貨,已經準備好了
同時門市人員根據消費者消費記錄
現場推薦其他商品一起帶回家
你會說,那幹嘛消費者不直接在門市買就好了?我跟妳說,消費者有好多族群的。她當然可以線下直接去門市購買,只是消費者要去早就去了,你沒有用網路打到她,把她打來實體門市,她根本不會來逛。或是實體門市像我一位百貨專櫃客戶有著「有錢人的煩惱」,嫌棄百貨專櫃陳列不夠放代理進來的牌子們,門市只能展示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商品都還在網站上。可以讓消費者「線上下單 隔一天 專櫃取貨」一切順水推舟。不然你實體門市的人要怎麼來?實體現在的流量都很不行了,偏偏實體線下又很貴,因此OMO的局,我們Cyberbiz電商系統也在做球給實體門市。讓實體門市躺著有客人上門。銷售小姐再進攻就好了。
介紹另一個局「線下拋線上」:
線下拋線上就比較技術了,要依賴到設備。以我們家Cyberbiz而言就是POS這個產品線。以往的POS管貨不管人,現在的OMO新零售需要的是「管人也管貨」講到POS題目又講不完。算了。總之,實體都知道商品賣得好,但是就是不知道是哪些人在買,沒有「會員資料」。你看,全聯如果連那張「會員卡」都沒有幫你辦,那麼即使你消費十年,他依然不知道你是誰的。OMO新零售有很重要的一題就「數據」的分析與煉金。以下直接來看我們家POS協助實體門市拋客人回線上,自動化的。
客人走進實體門市消費
結帳實根客人說:「給我手機現折30元」
問10個中9個
客人一走出店外 收到簡訊
「回官網line註冊領100元折價券 」
之後每月收到簡訊一封
連續一年
就是這樣把一個實體們是消費過的客人,發動為期一年的再行銷套路下去。日後他不一定要回來門市現場消費,他可以在網路買。網路也不一定搶奪實體門市生意,「憑簡訊領來店禮」這樣線上線下不斷地滾動。模糊掉實體與電商的界線。反正消費者只要方便買到她想要的商品就好了。線上買線下買,對消費者來說其實沒有多大差別。一季之後,不論是門店或是網站的業績都不太需要擔心。因為OMO的局就是線上線下融合在一起。反正消費者購買商品,只要認logo就好了,不需要管線上線下。
對廠商而言,OMO新零售做到了同一套行銷預算以及各種再行銷套路不斷進攻沒有斷層。都說實體業績往下掉,真的做電商;又感覺獲客成本不比實體便宜到哪去。既然要做,就整套的:
線上的客人我要
線下的客人;我也要
一個品牌商的佈局就完善了。不偏廢任何一方,電商也好實體也好,都要讓客人買得開心方便。這中間絕對不是像傳統產業一樣,喊著要轉型,結果所謂的轉型不過就加開一個格格不入的電商部門;再嫌電商怎麼這麼難做。新零售除了線上線下互拋滾雪球之外,還有剛才提到的「數據汪洋煉金術」以下就來說明幾套電商新零售的數據分析是怎麼一回事。
電商新零售-會員數據就是寶藏
我是很不喜歡說什麼「大數據big data」啥的記者用詞。我們都對大數據有著一定程度的理解,知道台灣電商哪裡有啥大數據可以分析;數據根本不夠大,不需要動用到大數據這把牛刀。小企業小公司也玩得起的不是大數據,只是單純的「數據分析」。其實就足夠賺錢養家了。因此以下,我將直接使用「數據分析」做為描述,不再說啥大數據。我還大紀元咧
實體最弱的就是數據捕撈的能力
實體買賣零售業在人類社會經營運作了上千年。羅馬時期就有肉舖、蔬菜店、陶藝坊等等生意存在。電商到現在也才不過24歲(以亞瑪遜來看電商發展,很剛好)因此電商其實非常非常年輕。年輕到甚至還來不及成為一個產業族群,但是電商的已經被頻頻證明是不可逆的商業趨勢。其中的亮點之一就是「數據分析」能做到「單一消費者」身上。並且是一個一個人的級別。那麼實體門市做了幾千年,比都比不上電商的就在於「數據捕撈」的能力實在太廢。
實體生意管貨不管人。專心經營是以「店鋪」做為一個單位。消費者是誰?其實實體並不太care反正只要每日關帳時收錢收爽爽就好了。當然,這個情形正在快速地改變。實體經濟現在也吹了好幾年的「會員風」希望你加入會員。但是手段還是很粗糙,就會員卡加上電話。目的都是為了再行銷方便;反而不太重視在數據分析這一塊,即使有,也很淺。這樣並不會賠錢,你看路邊實體隨便一家店沒做會員都可以活幾十年。說明實體經濟的含金量是很高的。不做會員並不會怎麼樣老實說,副作用是「少賺很多錢」而這些錢本來可以賺得很輕鬆的。
電商最強的就是精準地再行銷
電商就是有辦法精準地再行銷。精準到單位為一個個「個人」都沒問題。這有賴於電商發生的環境。電商本來就在網路上而生,網路上一切都是數據。比方說我可以餵給facebook一份3000人的email,指定廣告打這三千人就好。實體可能還在想要不要去貼公車廣告。
電商中一切都是數據。一舉一動都留下數據。因此拿來做數據分析本來就很剛好。電商吹起會員風已經許久了。每一家電商都知道會員的重要性。就是這些意識;將電商經營帶上更高級的層次。可是!電商就沒有實體店面。實體還是目前最強的商業模式。一個品牌電商了不起給你做一個月1億,實體品牌商可能台北幾個門市月營業額就超過一億了,算上全台灣的門市、櫃點、通路,年營業額過50億都所在多有,電商算哪根蔥?(你看,實體經濟的傲慢又跑出來了)可是電商有本事設計一種類型的網路廣告,讓每個人看到都不一樣;都是她曾經逛過最喜歡的商品(facebook DPA、google merchant center)讓廣告直接個人化、客製化。
電商最鋒利的刀就是透過數據分析;打造一趟又一趟連綿不絕的精準會員再行銷。
有下過上述類型廣告的就知道效果的。偏偏許多行銷人對於這樣的電商廣告類型還不是很清楚,導致打廣告只是單純把廣告打出去、曝光。沒有後續的佈局。這邊是比較可惜的地方。把電商當做便宜的實體門市行銷來做;太浪費電商了。
以上,已經分析了一遍線上與線下的缺點優點。接下來就直接看一些套路。這些套路體現了「實體線下」「虛擬線上」的融合與互相協助後可以發動的行銷技術。
電商新零售數據分析煉金術士1:開一家必定賺錢的門市
這我一位南部的客戶。銷售的是組裝傢俱。什麼三層櫃、摺疊桌那種的商品。這位客戶有一位非常誇張強悍的行銷窗口。我第一次見到鄉下地方蹲著一位這麼厲害的行銷窗口。領著低薪,做著雜事。當然現在被挖角了。鄉下出這種高人真的是,這個機率太低了。大品牌商把他挖走了。
他將歷史線上訂單全部撈出來,針對地址跑一趟樞紐分析,得出一個訂單地址分佈的圓餅圖。這圓餅圖直接指出了「苗栗某鄉鎮」的線上訂單非常多又密集。並且幾次抽樣電話訪問之後;知道了那邊是一個重劃區。很多房子都正在交屋階段。並且一連還有超過30棟大樓準備交屋。大概入住潮、出租潮還能再2-3年。於是公司分析過後,直接在苗栗竹南壓了一家實體門市。這家實體門市就是開來服務這些重劃區的人。生意非常好。基本上不需要擔心來客數問題。這家店一開就賺錢了。反正等重劃區而已,裝潢比較隨便。據窗口的說法是4個月損平。
鄉親阿,要你開實體門市簡直要了你的命。要你把實體門市開在苗栗鄉下地方;你敢嗎?但是你看,透過電商數據分析一趟;就知道這些地方,缺一家實體門市。只要壓一家在那裡,賺錢是剛好而已。這就是數據分析的應用。
電商新零售數據分析煉金術士2:準確地分眾再行銷
實體做廣告,往往就是大鍋炒。比方說貼公車、貼捷運、夾報、廣播。有錢一點的就拍影片撥出,捷運、甚至是上電視。因為大鍋炒的緣故,面向的客群不夠準;要期待轉換率,自然也只能炒更大鍋的菜。用數量來換。這是實體的廣告邏輯。但在線上電商的世界裏;情況大不相同。
線上電商可以把廣告打到一個一個人面前。並且比實體廣告便宜很多。也就是說電商線上的廣告「準」,那麼準確的廣告有什麼利用?
一位客戶做母嬰用品的。她們家把會員分析了一遍,將購買寶寶尿布的消費者撈出來;再行銷打一個我也看不懂;好像是嬰兒防撞的保護條。這個商品毛利不錯高;再行銷效果也很好。會購買尿布的消費者;往往直衝尿布而來,其它商品往往就暫時視而不見。畢竟其它商品能等;尿布不能等。但購買尿布,就是家裡有寶寶;銷售她其它寶寶商品,剛好而已。
直接對這群名單投放廣告,讓她在fb內滑一滑時會看到就好。廣告的觸及率同時也大幅提升。
電商新零售數據分析煉金術士3:引爆實體人潮
這是我一專櫃客戶。在台灣六都都有設櫃。專櫃很貴的,百貨公司抽成也兇。因此幫專櫃引流量往往是不得不為。因為專櫃實在太貴了。我的客戶是這樣做;把「純EC訂單撈出來」就是只在網路上消費過的人,沒來過專櫃。針對這些名單分類,分北市、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等等。
拉出一份比方說高雄名單,針對這些訂單的手機號發送簡訊,請這些客人去當地百貨公司專櫃現場拿「來店禮」。特別的是客戶只限週一至週五的下午1-5點。因為這時候最沒人。週末本來人就很多,就別讓電商來攪局了。專櫃就準備我記得是小磁鐵等客人來來拿;當然沒有這麼簡單:
客人來拿,專櫃小姐就火力全開,銷售其它商品了。用線上的會員資料透過再行銷去引流量將客人導流至專櫃,解決了專櫃沒客人的題目。專櫃小姐都很厲害的,沒客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要餵客人給專櫃;業績自然可以期待。
電商新零售數據分析煉金術士4:開發商品必中必賣
透過線上線下的歷史訂單資料分析,可以淘選出客人較有意願購買的商品。做為商品開發的依據。這邊舉個例子;我一客戶是海鮮大盤,自己也經營電商與實體門市。很大間,他們透過歷史消費記錄,決定對購買海鮮的客群中,開發出「家庭火鍋」包。因為資料再再顯示,客人購買的商品大多數是要回家煮火鍋吃的。因此直接推出海鮮火鍋包;含高湯鍋底蔬菜什麼的,把之前有訂單內有同時購買「白蝦」「蟹肉棒」的客人抓出來;投放再行銷廣告+簡訊。撈了一波海鮮火鍋訂單。光這樣就超過百萬的營業額了。
傳統上不做資料分析;就只能「猜」猜猜看推出什麼商品會大賣。猜中就賺錢,猜不中就庫存。跟賭博一樣。而傳統經理人能夠掌握的數據只有實體門市的銷售數據;看不到人。電商打開了一條路,將會員資料蒐集完整。讓之後的推廣,受眾單位能夠小至「個人」,自然就好推好中了。
電商新零售的「中台」POS
傳統實體零售業,用POS已經很久了。POS系統講很白話就是結帳機。線下使用POS系統完成「計算優惠」「結帳」「開發票」「扣庫存」等等行為。但是沒有到「會員」資料的蒐集(有也是這幾年)這造成實體經濟時常被詬病的「管貨不管人」問題。
而電商系統,在網路上成交銷售,能夠精準地蒐集會員資料;調用、分析等等行為,但少了實體店面的「商品體驗」環節與「0運費」優勢。阿客人都到店裡購買商品了;當然就自己拿回家。電商反而將產生「物流運費」成本。
線上線下數據要互通;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使用「POS」將線下線上串連起來。POS構成線上線下的「中間層」俗稱中台。實體門店結帳、電商網購結帳,會員資料、訂單資料全部都整合進同一個後台,實現彼此資料互通。一互通,會員資料煉金術就可以直接發動。這就是新零售的模樣。
線下透過POS系統蒐集實體店面內的實際消費資料將會員一個個標記出來;回傳線上。線上則發動資料分析的優勢。提煉出再行銷的自動化套路。最簡單的比方說:讓消費者離開實體門市後第25日收到一張50元折價卷;吸引再次造訪。資料是死的;行銷人是活的。光是建立起與實體店面消費者一對一聯繫的手段(Line@)行銷人員就足夠大顯身手了。加上資料的挖掘與分析;一頓操作下來,實體生意、電商生意都將滾起雪球越來越好。
所以我們家也開發了POS產品;方便實體品牌客戶擺在店裡做「會員捕撈器」也就是資料蒐集的道具。新零售是大品牌商的共同佈局。實體漸弱、電商難做,透過Cyberbiz 新零售電商系統即可完成幾乎自動化的會員再行銷,讓品牌商賺錢更容易。我自己在品牌商間也聽到過:「阿你要做網路要做會員就去找塞什麼的那一家;找他會賺錢」。沒錯,從前,我們家電商系統就是幫品牌商挖金礦的鏟子,現在進化成挖土機了。
OMO新零售的想像
新零售是品牌商的下一個戰場,已經開打了。那麼對於新零售這個事情,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想像呢?是什麼讓品牌商不約而同進入新零售的戰場,以下就說明我個人長期混在業界,業界在努力的新零售樣貌,當然這都是想像,不過我自己讀完一遍後思考,這個要做應該已經可以做了。執行的難度應該還是在「實體」這個部分。實體活很久了,要更換POS傷筋動骨的。要引爆推動OMO新零售,台灣應該缺的是「海賺給大家看」的案例。讓其他人跟風。
題外話,台灣人就是這樣,有夠跟風的。一芳水果茶在夯,一大堆人加盟。夾娃娃機店不知道在夯什麼,一大堆人當場主台主。OMO新零售也是一樣,只要有個明星案例,賺錢廣發新聞稿,風氣就會起來了。以下回到正題,電商新零售,國外電商專家的想像:
新零售未來1:全自動再行銷
這邊會使用到AI(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中國大陸講「算法」我們灣灣講「演算法」。直接描述未來案例:
一個女大學生在逛街,走進實體門市,在美妝開架前駐足停留,平板秀出PTT女大學生推薦款商品並且出現輸入框,輸入手機號碼領取折價券現場使用。女大學生就輸入了,兩秒後手機收到簡訊3入79折折扣碼給店員看即可限制當日有效。女大學生就買了(線下)。回到家打開facebook發現廣告似乎跟今日美妝商品有所相關,是PTT合購版的指定款商品、逛頻果新聞也看到類似廣告。過了六個月,快用完了,這個美妝商品的廣告突然又出現了,這次是問要不要長期訂購,月扣一次信用卡300元,門市準備好商品與贈品固定時間等你領取。女大學生想說不貴,就買單了(線上)。
上面這個例子說真的要做現在就做得到了,只是蠻吃人力的。全自動再行銷是指,商家只要租用行銷劇本,劇本便自己會跑。都不用管他。人為要干預當然可以,只是預設劇本都寫好了,背後有行銷公司在控盤這些劇本。務必做出最大化的業績。
未來的電商行銷都將以「個人」為單位。每個人看見的廣告都不一樣,都是她最喜歡的。
新零售未來2:物流/瞬間
這個阿里體系已經火力展示給我們看了。未來將做得更完美。
雙十一現在的物流都會提前佈局。依據是前幾年的銷售狀況。提前佈局是說中國大陸畢竟幅員遼闊,每次雙十一就爆倉物流癱瘓,造成購物體驗不OK。狂暴的阿里巴巴就出手了,根據全國銷售數據計算,會先在全國各地的物流倉備好相當數量的商品在等著迎接訂單。比方說河南省某個小區每年雙十一的消費都有記錄,平時的消費也有數據。並且我個人認為最威能的是中國電商這個消費習慣「先存在購物車等雙十一開跑折扣炸出來,一次買單!」這個購物習慣。因為大家都要等說十一才要支付,所以購物車中都已經有商品了,這代表什麼呢?淘寶、京東、天貓、蘇寧易購、唯品會等等大通路電商可以偷看購物車內的內容,先備貨了。(原來這麼簡單我怎麼就沒想到)
因此就先備好很高機率會賣掉的商品開在小區旁邊的物流倉,客戶下單,商品就從分倉物流倉出貨就好,不用時麼都從總倉跨省拉貨。形成:訂單一成立,一小時後小區樓下置物櫃輸入密碼就可以取。或是分倉內無人機就背著包裹飛出去了。
新零售未來3:無人商店
無人商店不稀奇,因為好像拼的不是技術是國民素質與公民教育是否成功。無人商店厲害的地方在擺放的商品都是熱賣的商品。
無人商店背後一樣是數據煉金。無人商店是「實體經濟」的下一個灘頭堡,能夠讓實體經濟以很低的營運成本滲透個個小區原本那個放飲料機的角落。那麼當然每個小區熱消的商品不會相同,誰誰誰愛買什麼也通通知道(支付寶)因此無人商店就是一場數據分析的大戲,每一個無人商店坪效都會非常地高。高到不像話,因為如果我家小區樓下就有,我不買都說不過去,擺放的都是我喜歡的零食飲料,奇怪怎麼那麼巧?
巧個屁,都是商業算計。
以上簡單地描述了新零售的未來想像。從行銷依賴AI人工智慧實現自動化、無人商店、物流極端地快等等,都是未來電商預備發展的方向。未來將無純種生物。只有純實體,很辛苦。只有純電商;更辛苦。未來的消費者將認為購物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不管是在線上或是線下。消費體驗應該逐漸一致。新零售的地圖很大,能征服線上的客群與線下的客群。
題外話,我現在開始感覺資本主義也不知道是好是壞。你看,各大品牌商那些領著高薪,最頂尖的腦袋,想的都不是「如何移民火星」「解決溫室效應」「少子高齡化社會問題處理」等等這些引領人類前進的議題,反而像我們通通都在思考「怎麼賣出更多商品賺更多錢」想想也是人類的悲哀哦。
OMO新零售標準配備
這邊說明一下,要發動新零售的套路,目前已經可行,並且標準的設備包括哪一些。我算過了,一家商店全部花起來一年也不用10萬元。科技這東西明明就很高端;但貶值很快不知道為什麼。幾年前整套一年超過50萬元。
線下實體設備:POS
前文有提到了,實體店面要做新零售就是要想辦法生出可以捕撈實體經濟中消費者的消費數據(不只貨,更要人)當中依賴的道具就是POS機了。每個客人去結帳報手機當做識別,消費資訊加會員資料就回拋系統資料庫,開始編織再行銷套路。
至於實體的「發票機」「刷卡機」「觸控螢幕」「錢箱」等等都是看你要不要。我們家的客戶百貨專櫃的通常都不要。只需要一隻「掃碼槍」就好。
線上電商系統::EC
一個電商官網的後台。
電商後台同時也看得見實體POS所累積到的即時消費數據與會員。線上線下資料互通。等於電商官網後台來控盤。看要發動什麼行銷將流量單純餵入某家實體門市。
目前也越來越多網路開店系統商同時hold兩隻產品線,一為電商官網、二為POS系統。我們Cyberbiz 家是還多了WMS倉儲物流的佈局。由此可見,線上線下已經藉由系統商;逐漸綁在一起了。系統商是動得快的一 支軍隊,現在我接到的需求,也越來越多線上線下要整合的需求,大品牌商逐漸要動了。未來的零售樣貌,線上線下將越發模糊。線上買線下取、線下訂購線上運送等等都已經不是新鮮事。線下實體一但上到雲端,就能接觸到電商的資訊升級,大大地改變零售的樣貌。這波新零售,身為消費者當然很幸福,但是身為廠商;最好皮繃緊一點,消費者總數有限,動得早吃得多。
無留言